邵阳县涌现2000多科技示范户
暮春时节,邵阳县畜牧师徐正义来到霞塘云乡塔水桥村,为41名农民讲解科技养猪知识。听课者大多是规模养猪户,其中村支书肖青松养猪年纯收入3万元。在肖青松的带动下,村里67户农民都掌握了养猪技术,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户均年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像肖青松一样,邵阳县有2000多个科技示范户,一年四季传技乡村,被农民称为“带不走的科技队”。
邵阳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科技入户难。县领导调研发现,以往送科技下乡“一阵风”,课讲得再好,过后农民“没感觉”。去年初,县里提出,科技下乡也不能撒“胡椒面”,要通过培育示范户,带动左邻右舍学科技,辐射村里村外用科技。经层层推荐,每村落实3至5个示范户,由乡镇农技员具体指导到户。一年来,县政府出面,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请来60多名专家,对示范户进行集中培训;示范户参加长期科技培训班,县里给予适当补助;县财政优先配套资金,实施好“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工程”等项目,全面提升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县里还拿出20万元专项资金,对示范户实施奖励。据统计,全县80%的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训,获得各种证书,成为“有职称的田秀才”。
“优质稻种植协会”、“养猪协会”……这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覆盖邵阳县半数乡镇。这些协会几乎全部由科技示范户挑大梁,分析市场行情,出面“谈判”订单价,把科技传送到每个会员农户,辐射周边农户,激发了农民科技种养致富的热情。目前,邵阳县的许多协会每周都请专家为会员农户讲课。一些科技示范户还到外乡组织协会,带动更多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据调查,全县30%的农户参加了协会。在示范户带动下,每户至少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去年,入会农民户均年纯收入接近1万元,比上年增加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