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农合”惠农300万 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现在好了,参加‘新农合’,看病能报销了。”最近,耒阳市马水乡合江村村民王光明数着刚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领到的钱,兴奋不已。目前,在衡阳市7县(市)和南岳区,像王光明这样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有387.7万人,参合率约为81.5%,覆盖率达100%,居全省前列。
去年初,衡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新农合”当作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市各级财政每年筹集上千万元作为“新农合”基金。为了让农民了解“新农合”的益处,他们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做到每户发放一本宣传手册和一封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引导村民自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衡南县在全县卫生系统开通了宣传“新农合”彩铃服务,方便农民了解“新农合”有关政策。祁东县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向学生宣传“新农合”知识。在这种强势宣传推动下,去年,耒阳、常宁、衡阳3个试点县市就有172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农民从“新农合”获得的补偿金达6695.6万元。
同时,衡阳市加强对“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相继出台了“新农合”实施办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22项规章制度;逐一考察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行业医德医风建设,并组织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即病即补”补偿模式,取消就医申报单,设立举报电话,各定点医疗机构明示收费项目。在基金管理上,实行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将基金挪作他用。此外,各县市区财政还为特困户、五保户、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解决了参合基金。
发展“新农合”,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57岁村民王言春,去年8月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为治病全家四处筹资。好在参加了“新农合”,去年底他获得治疗补偿款12775元。王言春激动地说:“是‘新农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