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永定区3年实现3万农民转移就业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6-11 00:00  【字体:  


  日前,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侯新星和其它来自全区12个乡镇的27位农民,在经过永定区就业培训中心的培训后,被该区劳动力中心市场工作人员护送到江苏省金坛市卿卿针织厂工作。这是该区实施“湘西地区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后,又一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据统计,三年来,该区共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达2.98万人,年创收入近7亿元。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因为缺乏一技之长,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技术能力不够,农民工工资收入处于低端水平”,这是3年前该区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写照。近年来,永定区将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工向非农转移就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大举措来抓。建立和完善了涵盖就业训练中心、协力技校、旅游职业学校、鲁班技校、卓越职校等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建立了劳动、农业、妇联、农科教、乡镇齐抓共管的农民工培训联动机制,设置培训工种25个,专兼职教师达200多人,培训农民工已达5000多人。有的农民工感受到了没有技术在外打工的艰难,回到家里参加了技能培训后再去打工。该区教字垭镇的熊必胜,经过培训后再次去深圳从事模具工作,月工资收入从800元涨到1500元,增长90%。

  为提高农民学技能的积极性,该区制定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制度,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劳动者,由政府免费培训或提供150至1000元的培训补贴。3年来,该区享受免费培训或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达4000多人。在对农民工培训过程中,该区紧密结合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市场需要什么工种就培训什么工种、农民工要求学习什么技术,就送农民工到相应的培训机构培训,建立了用工企业+培训机构相互联合的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农民工就业的稳定,农民工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8%,稳定就业率达80%以上。

  该区还注重农民向非农产业就业信息通道建设,建立了有形的劳动力市场。3年来,免费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和职业介绍2万多人次,在福建厦门、广东深圳、江苏宜兴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农民工劳务输出基地,有序输出农民工4000多人。为使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该区先后4次对城区民办职业中介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取缔坑害农民工利益的非法职介13家。大力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活动,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600多起,为2400多名农民工追回拖欠的工资316万元。

张家界永定区3年实现3万农民转移就业

1057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