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带领乡亲非洲"打洋工"月纯收入超过4500元
近日,刚从埃塞俄比亚回家的衡阳县西渡镇正大村村民张平发,被衡阳县职业中专的校领导和老师请到学校,
恳请他每年为该校输出一批学生到海外务工。附近的乡亲们也纷纷来到张平发家中,向他打听国外工作的经历,并央求张平发带他们去国外“打洋工”。目前,正大村已有80多人在张平发的带领下在埃塞俄比亚打工,月纯收入在4500元以上。随张平发一起回乡的村民谭帮见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是打洋工,发洋财,洋洋得意啊。”
今年37岁的张平发,高中未毕业就因为家境困难被迫离开学校,起初他只是在县城一家轮胎维修店做帮工,小打小闹图个温饱。1989年,不甘寂寞的张平发决心出去闯荡,辗转来到位于青海省的黄河李家峡建设工地从事轮胎修理工作。凭着自己良好的维修技术和服务态度,他不仅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与正在这里施工的原水利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995年,三峡建设热火朝天,张平发带着满腔热情又来到三峡建设工地,并成立了以自己村命名的“正大轮胎维修公司”,牌子越来越响,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4年,正当张平发在三峡工地踌躇满志的时候,与他在黄河李家峡建设工地有着良好合作的原水利水电部十四工程局的一位负责人,率领新组建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公司远赴埃塞俄比亚发展,同时热情邀请张平发带一支民工队伍一同前往。“打洋工?”张平发一时犹豫不决。妻子李小娟更是坚决反对:在三峡已经有了这么好的基础,何必再到国外去冒险。亲戚朋友也不无担忧:到国外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万一遇到困难怎么办?生性爱闯的张平发经过一番思考后,还是决定到国外去闯一闯。然而令张平发没有想到的是,村里的老乡们竟然没有一个愿随张平发前往埃塞俄比亚。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张平发承诺免费为他们办理出国手续,免收一切手续费,每两年免费提供往返机票,在埃塞俄比亚期间免费吃住,并由妻子按时在家把工资发放到外出务工村民的家中。在他的真情感召下,村民们渐渐打消了顾虑,陆续有人来报名。为了让村民适应国外的生活,张平发在县商务局的帮助下,组织村民到县职业中专进行培训。2004年夏,首批15名村民在经过外交礼仪等各方面的培训后,跟随张平发到了埃塞俄比亚的麦克莱省,配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公司从事土石方爆破和轮胎维修工作。
3年下来,跟张平发出国“打洋工”的人,一个个都富了。50多岁的村民刘光来在家时因从事运输工作连连亏本,欠下9万多元的债务。在埃塞俄比亚打了几年“洋工”后,不但还清了所有欠款,而且还有了一定的积蓄。看着跟随张平发出国的村民一个个富起来了,乡亲们一个个找上门来要张平发带领出国打工,张平发总是有求必应。这次,该村又有6名村民将跟随张平发前往埃塞俄比亚“打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