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耕地抛荒面积快速上升 粮食安全生产敲响警钟
昨天上午,记者从衡阳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了解到,随着近年来衡阳市部分农民种粮食的积极性下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输出,导致我市耕地的抛荒面积快速上升,给全年的粮食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据统计,全市的耕地抛荒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即:抛荒面积比较大,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大幅下降,双季稻面积更是减少了一万多亩;二是抛荒范围比较广,全市的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尤其是常宁的罗桥镇、衡东的新塘镇以及衡南的车江镇情况严重;三是抛荒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单纯种粮食的比较效益在下降,部分种粮的补助政策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因此造成了近几年耕地抛荒的势头急速蔓延。
为了确保下半年全市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户摸清底细,帮助农民解决耕地的实际问题;对荒置已久的实行集体组织代耕,组织大户对耕地进行承包,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提高种地农民的收入,建立起减少耕地抛荒面积的长效机制。市政府最后要求各县市区务必在7月15日以前落实抛荒土地的复耕方案,控制抛荒问题的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