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上半年农民工资性收入首次高过家庭经营收入
今年1至6月,衡阳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工资性收入首次高过家庭经营收入
1至6月,衡阳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26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1067元,同比增长15.9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家庭经营收入1034元,同比增长5.94%,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6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继续保持一高一低格局。从这两项收入增长的绝对数来看,工资性收入首次高过了家庭经营收入。这主要是受工资水平的提高和种养业发展减缓双重影响的结果。从去年年底开始,农民工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就建筑和家装行业来说,去年上半年,日工资在45-50元左右,而今年以来,日工资达到了60元以上,高的已经超过了70元,涨幅达了30-40%。从目前来看,务工的高收入和种养业的低效益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农作物种植面积略有下降
今年年初,我市粮食生产定的目标是,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0万亩、粮食总产300万吨以上。由于4、5月份衡阳市降水偏少,加之种田成本越来越高,某些作物种植效益相对降低,1至6月,我市一些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略有下降。其中:早稻种植面积313.9万亩,比上年减少1.3万亩,下降0.4%;烟叶种植面积15万亩,比上年减少1.9万亩,下降11.2%;瓜果类种植面积23.1万亩,比上年减少0.3万亩,下降1%。
但由于免税、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继续实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较高,全市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上看好,春夏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全市春夏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38.3万亩,比上年增加5.8万亩,增长1.3%。经济作物中,油菜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加上去冬以来,气候条件比较适合油菜的生长和晾晒,实现了丰收。油菜的实际种植面积达到了163.67万亩,比上年增加了1.79万亩,实现了稳中有增;油菜籽产量达到了14.8万吨,比上年增长2.51%。
养殖业发展趋缓
我市生猪养殖的产值占到畜牧业的近70%,占整个养殖业(包括畜牧业养殖和水产品养殖)的60%以上。从去年7月份开始,受全国大气候的影响,我市生猪价格逐步走出低谷,价格不断上涨。到5月下旬,肉猪收购价达到了12.8元/公斤,猪肉价格20元/公斤,仔猪最高达13元/公斤。价格的高位运行,似乎给生猪养殖带来了活力,但是,由于饲料价格也不断上涨,其涨幅甚至高于生猪价格的涨幅,养猪成本大幅度提高,养猪的效益偏低。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的剪刀差,导致了养猪提价不增效,极大地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1至6月,我市肉猪出栏在390万头以下,与去年同期的400万头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生猪的养殖出现了下降趋势,导致了整个养殖业发展趋缓。
农村经济总量保持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实现农业总产值55.46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增加值30.69亿元,同比增长3.4%。但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3和2.2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减缓。由于全市农村基础设施陈旧,防灾减灾能力差,去年特大的洪涝灾害,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完全实现灾后恢复还需待时日;而今年4、5月份衡阳市降水又偏少;加之种养业成本越来越高,某些农产品生产效益相对降低。所以全市种养业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高的增长水平还有一定难度。1至6月,全市可实现农业总产值102.78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增加值59.68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和1.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增速继续呈现减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