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千余农民国外“打洋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7-18 00:00  【字体:  


  7月15日,阳光灿烂。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机场,几个西装革履、面色黝黑、提着高级密码箱的中国男子走下飞机。他们是来自衡阳县西渡镇正大村的农民张平今、伍跃进、张平发、曾华军、张先良。至此,正大村已有26位农民出国“淘金”。近3年来,他们凭着一手翻新轮胎的“绝技”和吃苦耐劳精神,在异国他乡每年赚回上百万元钞票。

  目前,衡阳市已有1400多名农民出国“打洋工”,涉及厨师、保姆、教师、缝纫、建筑等20多个行业,遍及美国、新加坡、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30多个国家。

  近年衡阳市农民纷纷漂洋过海到国外寻找“就业空间”,凭着一身“绝技”闯天下。衡阳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让他们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和日常用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主动为他们“跨国就业”牵线搭桥,办理有关签证,简化办事程序,减轻出国的各种负担,并在政策、法律、合同条款上按国际规则办事,保护其合法权益。

  3年前,老家在衡东县霞流镇杨柳村的许晓东,听说美国华人圈中缺少高级厨师,经过几个月培训后,坐着飞机来到了华盛顿。凭着一手“祖传绝技”,每年收入2万美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相继有30多位农民跨国当厨师,形成“出国一人、致富一家、带活一方”的喜人局面。

  衡阳市一些农民还到外国投资创业当上“跨国老板”。从事粘土砖生产已近10年的衡东县栗木乡柏桥村农民彭金华,发现非洲只有埃及、刚果等少数国家有砖瓦工业。他投资400万元在非洲兴办砖厂,预计3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据统计,今年头5个月,衡阳市“跨国老板”已在80多个边贸城市设立了信息窗口,拥有运货大卡车2600余辆,其触角延伸到了3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已为家乡创收1.8亿元。

  衡阳农民通过出国“打工”,赚回了大笔可观的钞票,还架起了一座座中外友谊的桥梁。衡阳县农民张平发组织多支开挖队到埃塞俄比亚施工,当地政府不但安排一批警察负责工地安全,麦克莱省省长还邀请他和员工到家里做客。

衡阳千余农民国外“打洋工”

1056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