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农村能源建设催生生态富民产业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7-18 00:00  【字体:  


  7月10日,在泸溪县武溪镇黑塘村采访时惊喜地看到,这个昔日房屋破旧、炊烟袅袅、柴禾成堆、猪牛粪到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的落后山村,如今已完全变了模样:一幢幢崭新的红砖青瓦“小洋楼”拔地而起;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点火烧柴和烧油照明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猪牛粪已不见踪迹,村庄变得干净整洁、空气格外清新;茅厕变成了卫生厕所,方便时臭气熏天的日子成为了过去。

  泸溪县农办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这样的村庄在泸溪县已有100多个。这些年,该县坚持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质量三步并举的方针,以发展沼气和省柴炉等农村能源建设为纽带,大力培育农村生态家园,描绘了一幅幅秀丽的农村小康新蓝图。

  过去的泸溪,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4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0%,然而由于农村没有别的能源,主要靠砍柴生火,大量的森林遭到毁坏,许多青山变成了颓山,绿坡变成了荒地,水土流失严重;烧柴产生了大量的烟雾,使原来清新的空气受到了严重污染,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各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着文明进村入户的步伐。为了探索一条既改善环境,又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农村小康建设模式,该县在浦市、武溪、八什坪等乡镇广泛试点的基础上,近年来,在全县全面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开发沼气、省柴炉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新能源为重点,着力培育猪—沼—粮、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新型的生态富民产业链。同时,该县把建池和建灶与家园建设的改厕、改圈、改厨等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仅能源建设一项投入资金3100多万元,农民自筹2000多万元,建沼气池14000多口,节柴炉110多个、节煤灶6800多个,高质量保鲜库3座,8800多农户建起了猪—沼—粮、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家园式农业模式,已建池的农户中95%实行了“三改”,能源建设催生了生态家园富民产业链,惠泽全县6.6万农民群众。

  生态家园模式的推广,使该县广大农村发生改天换地的变化,粗放型农业耕作方式被现代化的家园式生产所取代,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变,居住环境日益美化。从目前该县农村流行的一首打油诗可反映了变化:“生态家园进农户,使用沼气人人夸,粪便处理科学化,节省能源作用大。煮饭照明很方便,无烟无尘亮霞霞”。如该县偏远贫困苗族聚居的八什坪乡欧溪村210多户,沼气入户率达90%,不仅过去光秃秃的山已是绿树成荫,而且全村的户平收入由过去的7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1950多元。

泸溪农村能源建设催生生态富民产业链

1056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