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得到有效控制
据通报,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发生迁移后,农业部门当即采取围堤堵鼠、人工捕杀为主和应用安全性较高的化学鼠药相结合的灭鼠措施,对捕灭的害鼠进行了挖坑深埋等无害化处理,确保不发生鼠传疾病。7月13日到17日,中科院、国家农业部和省农业厅联合组成专家组,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大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东方田鼠的天敌种类及数量与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因此,今年的东方田鼠大发生与其天敌(蛇、鹰等)的种类及数量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据通报,东方田鼠喜栖于低洼多水、杂草茂盛、土质疏松的环境。今年东方田鼠大发生,恰逢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近两年间洞庭湖水位持续偏低,湖洲荒滩面积扩大,东方田鼠的生存空间相应增大,给繁殖能力极强的东方田鼠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资源。6月下旬,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洞庭湖水位抬升,约20%的湖洲被水淹没,迫使东方田鼠避水游迁至防洪大堤。这并非洞庭湖区的偶然现象。尽管目前东方田鼠得到有效控制,但有关防控工作不会因此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