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桃江巧借天时地利发展茶业生产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8-15 00:00  【字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益阳市桃江曾是全国八大茶叶生产基地县,年产茶多时达8000吨,全县茶厂达325家,农民曾把茶看作增收好渠道。八九十年代之后,这个县茶叶生产萎缩了。今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的恢复与振兴,因为茶叶这个老产业市场依然广阔而且产品升了值。桃江县委、县政府和农村工作部门的同志认真分析20年来茶叶生产走向低谷的主客观原因,深刻反思指导思想上忽视茶叶生产的一些做法,实事求是查找这方面的问题:一是茶园面积大为减少,加工原料明显不足;二是茶叶品种严重老化,质量上不去;三是茶叶生产规模太小,形不成拳头;四是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开发后劲;五是企业竞争无序,亟需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最根本的原因莫过于领导重视不够,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理智分析不怕亮丑,深刻反思旨在奋起。桃江县农办和县农业局负责人认为,尽管茶叶生产处于低潮,但重整旗鼓仍有天时地利;气候土壤资源比较充足;茶园生态条件比较优越;农民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产经验。过去口号喊得多,农民收入少,就是因为小打小闹没有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新型工业化,很重要的一条是发展产业。从茶叶生产到茶业发展,从“叶”到“业”,虽只一字之差,但有观念的新旧之分。今春以来,桃江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茶农突破传统种植观念,改变小打小闹的生产方式,鼓励农民讲科学,上规模,兴产业,找市场,求特色,出精品。县里已出台系列扶持政策,采取行之有效的生产措施,确保五年内培育优质高产茶园1万亩,改造荒芜茶园1万亩,建设新茶园1万亩。

益阳桃江巧借天时地利发展茶业生产

10569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