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超大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现代农业“工厂”
宁乡超大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其现代农业的模式在长沙起着示范作用。今年生产的第一批果蔬,早在7月已经上市,比同类品种提前1个月。记者近日来到宁乡县夏铎铺镇采访时看到,在以三桥村为中心的超大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青椒、甜椒、西兰花、礼品小西瓜等时新果蔬在大棚里长势喜人。
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无污染控制
超大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由福州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投资建设。该基地规划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2亿元,分三期完成建设。超大基地去年3月启动建设,仅仅4个月,一期工程1250亩标准钢架大棚便建成投产。记者在大棚里看到一种类似于家用冰箱制冰格的东西,技术人员管它叫机制穴盘;还有一包包堆成小山样的黑土,初看以为是东北黑土,岂料土里乾坤大,是超大集团专门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基地里所有的秧苗,都是在穴盘里育成,然后移栽定栽下地,由这肥沃的“黑土”供养着。地里埋着现代化的滴灌管和地热线,控制水分和温度,保证果蔬“吃得饱、住得暖、长得好”。
超大集团引进和育成了2000多个良种。集团按照“五个统一”实现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监控,即统一用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指导、统一检测,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污染控制。在每个生产基地,每季种什么、卖到哪,都由集团根据市场变化有明确的指令。产品经过加工配送中心检测、精选、清洗、分装,根据准确的市场信息分析,配送到国内和国际市场。
宁乡失地农民成产业工人
宁乡农民的土地被基地租赁后,宁乡县和超大基地随即对农民开展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农业基本知识和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使之成为基地的产业工人。基地负责人陈代义说,目前有300多名失地农民成为基地产业工人。农民原来种田收入低,还要承担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现在在基地务工拿的是工资,收入高且没有风险。去年,基地每个大棚一季菜的销售收入就到了7000多元,是种水稻收入的5倍多。今年开始,基地的主打产品是满足国际、国内高端市场需要的芦笋和礼品小西瓜,经济效益更高。而农民的增收也是有账可算:光是每亩地300公斤稻谷的租金,就超过了以前种田的纯收入;还有到基地出工的收入,一年每人少则7000元,多的甚至有8000~9000元。这样算起来,比原来种田加外出务工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