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永顺“八大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11-27 00:00  【字体:  


  今年永顺县农业局及早谋划、科学规划,着力实施农业“八大工程”,有力的推动了该县现代农业又快又好发展。

  实施优质种苗工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抓芙蓉镇100亩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苗圃建设,完成26个镀锌钢管大棚搭建,200方营养剂配制和20万个营养钵购置等工作;在甘肃、重庆等地建立了3000亩杂交玉米繁育基地,在高坪乡建立1个杂交玉米新品种(永152)选育基地,目前已通过审定;引进“大西洋”、“鄂马铃薯5号”等8个马铃薯优良品种,在羊峰山农垦场建立了80亩脱毒原种繁育基地,预计可产原种20万斤。

  实施“一村一品”示范工程,优势产业效益不断攀升。今年年初该县积极引导各村以现有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选择那些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大多数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作为“一村一品”示范工程的重点。截止目前,全县涌现出优质稻、柑橘、猕猴桃、无公害蔬菜等示范专业村23个,成为现代农业新亮点,焕发出勃勃生机。

  实施产业化提速工程,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针对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布局散乱,紧密度不高的状况。该局着力开展一名领导带领一个业务站联系一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扶持一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活动,目前已扶持成立各类专业协会56个,帮助“湘西红”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入网“金农”工程,走“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路子,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据初步统计,1月至10月,全县农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55亿元,同比增长17%。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今年5月,该县启动实施了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了“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型农技推广模式,联系扶持科技示范户500户。大规模地举办有机农业等知识专题培训4期,基层农技干部参训人员达350人次,受训农民达4.2万人次。兴办各类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样板65个,面积17.5万亩。同时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完成培训任务1850人,实现转移就业1768人,转移就业率达95.6%。

  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和乡村生活环境治理等方面入手,抓好高坪乡西米村和懂坪村乡村清洁工程,着力落实乡村清洁工程管护责任。目前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稻鸭共生等生态农业技术5100亩,垃圾处理池、村间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的筹划。同时加强对已经认定的3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环境的监管。

  实施农业创品夺牌工程,农业产业不断升级。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采取统一施肥、统一防病治虫、统一技术培训的方式,创办了芙蓉镇和长官镇千亩柑橘出口基地,现已投入肥料、农药等物质折合资金28万元。同时与湘西洪源和兴粮油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和州农科所精诚合作,在松柏、石堤、颗砂等乡镇落实优质稻订单生产核心示范片1万亩,建立了全州最大的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向上申报“猛洞河牌”大米、纽荷尔脐橙、温州蜜桔、“溪洲”绿茶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对首车柑桔进行了产地认定。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设立了6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巩固。一是推广柑橘、辣椒、烤烟等作物节水技术6300亩;二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万亩,完成土样检测500个,化验各项数据6000项次,地力提升、沃土工程面积12万亩,开具水稻、柑橘等作物施肥配方5个,配送肥料150吨;三是建立5个土壤肥力监测点,抽取土样5个,并完成了土样化验分析和资料归档工作。
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程,依法治农进程不断加快。启动泽家、芙蓉等5个乡镇放心农资下乡试点工作,聘请农资协管员426人,培训农业执法人员13人次,培训农资经营人员250人次,其次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资监管网络,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毒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保等专项整治行动6次,依法收缴甲胺磷等五种违禁销售的高毒农药20件(400瓶),抽检肥料样品45个、种子样品37个、化肥样品30个。

湘西永顺“八大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0568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