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推常宁现代农业发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12-04 00:00  【字体: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常宁市洋泉镇坦冲村的田野里,一方方整齐划一的试验田,一片片翠绿挺拔的剑叶,一穗穗金黄饱满的稻谷,如等待检阅的士兵。今天这里旌旗猎猎,人头攒动,来自全市各乡镇的数百名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省市相关领导在市农业局组织下,对56个参加示范的超级稻品种进行现场观摩。“农业局做了件大好事,这下明年种什么(品种)我心里有底了。”来自本市罗桥镇的种粮大户李国徕高兴的说。其实这只是常宁市近年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常宁是个农业大市,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稻谷、牲猪、茶叶、柑桔是常宁主要的农产品,为把各项产业做大、做强,常宁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好农业科技这篇文章。一是逐年加大投入,使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富裕贡献更大的力量。2007年财政投入农业科技的经费达1000多万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农技人员的养老保险得到了解决,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提高,服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西岭镇农技站长徐洪清,几十年如一日,在当地积极推广高档优质稻、湘两优糯粱一号等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承包80亩稻田种烤烟,在他影响带动下,西岭镇2007年推广“烤烟—优质稻”种植模式3000亩,为农民增加收入千万余元。在常宁,数百名徐洪清式的农技人员在农村进村入户,成为先进种养殖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二是鼓励涉农部门引进项目,引进资金,通过项目带动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市农业局局长黄顺明跑长沙、上北京、下基层,不辞辛劳,积极主动向省、市部门争资立项,先后引进国家农业部项目三项,省市级项目十余项,引进资金1300万元,其中农业部项目《常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引进资金390万元,带动推广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40万亩,《常宁市标准粮田建设》、《常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科技项目均为常宁市农业科技的推广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三是筑巢引风,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波泽生态、巨东勤业、新五丰集团、鸿峰实业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常宁,为常宁农业发展献策献力。其中湖南省波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投资300多万元,在常宁市建成江河、烟洲两个冬枣示范基地,面积2380余亩,并计划3-5年内在常宁市紫色页岩及红黄土壤丘岗山地发展种植冬枣面积10万亩,形成冬枣开发产业带,寒冬时节,衡阳人在家门口可吃到带有北方浓郁风味的鲜食冬枣。龙头企业的加入为农村科技推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途径。

  10万亩高档优质稻,使常宁成为金雁米业、天龙米业的生产大基地;5000亩无公害美国红提,已成为周边县市百姓秋季水果首选;1万亩塔山有机茶,已走出国门,享誉欧美……。如今,在常宁市这片土地上,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正在颠覆着传统的栽培技术,从栽种到管理再到销售,科技已渗透进每个环节。据测算,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由八十年代的45%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2006年常宁市农民人均收入达4165元,同比增长14.5%,位居湖南省前列,科技已成为常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的动力。

科技助推常宁现代农业发展

1056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