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民生财政”惠及农民
“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使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这个问题一直是株洲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该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3亿元,着力建设覆盖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该市就开始在醴陵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有226.75万人,“参合”率达88.3%。至今年11月,全市共有10万多名“参合”农民获得补助7127万元。在此基础上,市财政今年还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940万元,对就医困难的贫困农民家庭进行救助,使农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得到缓解。
为构建长期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株洲市还在农村基本建立了低保制度。目前,全市共有1.8万户、4.1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为确保农村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今年以来,市财政通过本级配套和转移支付,下拨资金730万元,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796万元。与此同时,该市还以贯彻落实新的《农村五保户供养条例》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逐步建立稳定的五保户供养财政投入机制,使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今年以来,已筹集下拨五保户供养资金1266万元,对18868名农村五保对象进行补助,并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按每人3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食品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