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新农村建设出实招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8-01-07 00:00  【字体:  

  日前,常德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一年一考核,两年一转点”的原则,将取消对2006年确定的118个已经达到建设示范标准的首批示范村的重点扶持,新增218个示范村,使示范村总数由2007年的200个扩大到418个,这预示着常德将有1/10的行政村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近两年的实践表明,示范带动已成为常德市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2006年初该市新农村建设拉开大幕时,市里即确定了“市县乡三级办点示范、五大类十大示范片连片推进”的建设模式,明确了示范点(片)远期达“十有”(有主导产业、有水泥道路、有舒适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可靠电力、有沼气入户、有电视电话、有方便就医、有社会保障、有整洁环境),近期达“五通”(通水、通路、通电、通气、通电视电话)的目标任务。全市相继启动了200个示范点村的建设,实现了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建设的系统示范,涌现出了武陵区花山村、桃源县马鬃岭镇、鼎城向家巷公王庙村、汉寿县陈军堤村等120多个先进典型。在十大示范片的带动下,一些非示范村的农村公路、饮水安全、沼气入户等建设也取得进展,近两年来,有110多个非示范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

  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上,常德市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机制,多渠道筹资,多方整合资源,形成了浓厚的新农村建设氛围。近两年来,常德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4亿多元,其中国家和省里投入5亿多元,市本级投入1.34亿元,区县(市)财政投入1.86亿元,社会融资和农民自筹达到了5亿元。通过政策吸引和广泛动员,全市有830多家企业与乡村结对共建,无偿捐资6100多万元。该市还通过市场运作的模式,激活了相当数量的民间资本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常德市办点示范、连片推进建设新农村,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两年来,该市共解决了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硬化通村通组道路4000多公里,两年农民人均增收596元,增长率为20.2%%,预计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3950元,同比增加400元左右。

常德新农村建设出实招

1056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