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农委救灾补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6月底7月初,双牌县连续遭受强降雨天气,致使大部分地区造成洪涝灾害,部分稻田、蔬菜、水果以及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基地被淹,农作物受灾严重。全县12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麻江镇、墉底乡、打鼓坪乡、上梧江乡、何家泂镇、阳明山管理局受灾尤为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县受灾人口3.3万人,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7.2万亩,成灾面积4.69万亩,绝收面积2.42万亩,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56亿元。
灾情发生后,县农委高度重视,及时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千方百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维护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一是送信心,解民忧。7月2日,县农委主任盘承辉带领粮油站、经作站、蔬菜股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泷泊镇沙背甸村受灾现场,为100多名农户讲解水稻灾后补救措施,把生产自救培训“搬”到了田间地头。通过农技人员手把手的指导和专业培训,受灾区群众增强了信心。
二是送科技,解民困。7月6日下午,盘承辉带领粮油、种子、土肥等股站负责人深入麻江镇廖家村进行灾后调查,针对该灾区200亩葡萄过水,其中5亩被冲毁;50亩芦笋全部冲毁;70亩酥脆枣和40亩荷花被淹,多处水渠河坝被冲毁的现状,迅速组织了四个小分队共60余人,帮助灾区恢复生产。该县农委对灾区进行分类补救,对已损毁的能种的稻田改种油葵;对过水后尚能存活的酥脆枣立即进行洗苗扶苗,并适当培土壅根,设立支柱;对积水的作物田块,开沟排水,减轻因积水和涝害导致生理性病害。就受损农作物还提出了增施叶面肥、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性措施。当前,双牌县早稻正处于扬花灌浆期,中稻处于分蘖未期,是易感病的危险生育期,也是灾后水稻田管关键期。为此,7月1日,县农委迅速组织粮油、植保、经作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印了“抗灾救灾技术手册”、“灾后经济作物恢复生产措施”、“病虫情报”20000余册(份),及时了放到灾区农户手中,积极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三是送种子,解民难。双牌县农委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直视现实,勇于面对,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后,决定在全县重大灾区区域,开展“三大品种”补种,主要是玉米、早熟白菜、萝卜三大品种。开发“三大基地”,一个是麻江镇的经济作物基地,二是五里牌镇的粮食作物基地,三是泷泊镇的蔬菜作物基地。以尽力挽回农业经济损失,为灾区农民解难题。为了抢抓时间节点,目前,已完成第一批3万斤玉米种子、400斤早熟白菜种子、3000斤萝卜种子的采购,近日即可发放到灾区农民手中。为了有效将救灾补损种子用在灾区手中,双牌县采取台帐式管理,所发救灾种子经农户签字后报县农委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