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2017年农业工作显成效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7-12-27 00:00  【字体:  

  2017年,衡山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三农”工作部署,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深化改革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了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会,荣获了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县。

  主要农产品生产再获丰收。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万亩,总产21万吨,其中早稻计划种植面积23万亩,比上年早稻面积增0.3万亩,增1.3%。双季稻面积稳定增长,为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结构优化。全县预计蔬菜总播种面积17万余亩,总产量32万余吨,比上年增10%左右,设施栽培面积0.82万亩,特色蔬菜面积增幅大,面积达2.1万余亩,设施育苗面积实现较快增长。油菜、小水果、茶叶等面积、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良好。衡山县发展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四星级休闲农庄2家、三星级休闲农庄1家。26家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108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9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10000万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总带动农户数1.1万户,同比增长7%。

  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好,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年来,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调结构强产业,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扎实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今年衡山县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3.25万亩,增加0.25万亩。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298个,比上年增加106个。新增智能密室1个,启动8个育秧工厂。集中育秧通过省市验收,吻合率达99.93%。早稻机插秧增幅明显。全县早稻机插秧面积达6.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机插秧比例28%,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二)加强优质稻基地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按照“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主体联动”运行机制和“市场+基地+主体+品牌”产业化开发模式,集中资金、集成技术,广泛开展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打造衡山20.52万亩早加晚优优质稻粮原基地,重点建设涓水流域标准化优质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全县早稻基地面积10.2万亩,晚稻高档优质稻基地面积10.32万亩,年产早稻加工稻谷45000吨,高档优质稻谷46000吨,高档优质稻订单率100%。病虫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农机化综合水平75%以上。积极推进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量增效行动,节本增效每亩100元以上,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积极打造“衡山寿米”品牌。主推早超晚优品种配套、秧苗育供插、密室叠盘催芽齐苗、双季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竭力打造优势特色品牌。

  (三)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稳步推进特色蔬菜规模化种植。以开云镇种福早白薯基地、萱州镇白沙蔬菜基地等为示范点,推广规模化种植,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特色蔬菜生产,面积达2.1万余亩,亩平均产值达8000余元,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及周边村、镇的蔬菜生产,推动了当地菜农收入的增长。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经济作物经济效益。2017年新增茶园800亩,中药材500亩,沃柑300亩,香莲1200亩。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32万亩,预计经作总产值2.21亿元。着力发展席草产业。以店门镇等有着席草种植传统的乡镇为基地,通过扶持衡山逢缘草艺有限公司等龙头带动企业,形成衡山县席草产业带,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值达9000万元。

  (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规范引导。全年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60家,其中星级休闲农业企业3家。在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基本方针,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优质稻、茶叶、中药材、小水果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为引领、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支撑,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坚持抓改革强主体,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结合早加晚优模式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加大对种粮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流转,扩大粮食生产经营规模。加大奖补力度,对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实行补贴奖励,特别是对双季稻种植大户提高奖补标准,标准达每亩100元。建立风险机制,对所有种粮大户实行投保补贴。开展技术帮扶,全县100亩以上种粮大户,派出技术骨干实行结对服务,做到技术培训指导及时精准。2017年全县种粮大户达1020户,同比增加170户,流转面积达10万亩。

  (二)全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培育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购销、粮食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订单式”、“套餐式”、“六代一包”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全县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200个。

  (三)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开展了以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席草、油菜、小水果、蔬菜标准化栽培,农机操作、畜禽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种养加能手1580人,农开办农田示范项目500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2期,田间现场培训1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生产经营型培训班100人,其中种粮大户50人,特色产业50人。

  (四)加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扎实开展全县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施。落实双季稻生产补贴政策,对规模种粮大户及家庭农场进行专项扶持。推进了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全年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735.9万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359万元。

  三、坚持治污染保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狠抓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完成了省、市交办的各项迎中央环境督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并完成了中央环保督查交办案的情况调查及回复。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万亩,秸秆还田技术35万亩,种植绿肥6万亩,改良酸性土壤1.2万亩,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0.05万亩,调减化肥施用总量0.013万吨(折纯)以上,其中减氮80吨以上,畜禽粪便等有机养分还田率从52%提高到54%,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由35.5%提高到36.7%。

  四、坚持科技兴农和执法护农,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和法治水平

  结合衡山县实际,在年初筛选和确定了三大主导产业,水稻、油菜、蔬菜瓜果。主导品种10个、主推技术10项。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6期(次),共培训120余人次,当场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让农户切实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出动宣传车1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组织培训2次,开展宣传种子法,使县内经营户及广大农户进一步了解种子法。广泛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全年出动宣传车20余台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悬挂宣传横幅20幅、张贴宣传画190余张、宣传标语200余张、印发宣传资料1.2万余份,并举办“假劣农资识别技能”、“农资经销员”培训班三期,培训300余人次。

  五、坚持保质量拓市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对全县水稻、蔬菜生产基地、农贸批发市场及超市等生产经营的蔬菜、水果开展日常抽样检验检测、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简报16期次;配合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开展例行监测水果1期次,监测合格率为100%;配合市业务部门开展例行监测蔬菜4期次、水果1期次、大米1期次,监测合格率为100%;全年共抽检样品5187批次,抽检总合格率98.87%,并针对不合格样品采取复检、追根溯源和下架处理,全年辖区内未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市农博会等展会。

  六、坚持强县域美乡村,加快惠民富民工程建设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质扩面。年初对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做了总体安排部署,确定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26个,美丽乡村建设12个县级示范村,1个示范片,3个省级示范创建村的任务,基本做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县覆盖。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亲自抓,明确要求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干部要抓好联系乡镇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县政府年初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根据工作实际出台了<<衡山县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办法》,将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列为各乡镇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以前破损的永久性宣传标语进行修复,在乡镇主要交通要道两边建筑墙新刷石灰标语600余条,累计印发《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流程》15万余份,确保农村垃圾减量化处理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现学现做。全年投入75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用于乡村公共卫生区保洁、先进乡镇、示范村奖励小城镇环卫设施、装备及运输费用等。整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村级“一事一议” 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配套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力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积极组织经济能人为农村环境和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义务募捐活动,共计300余万元,树立良好的示范导向。

  七、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

  衡山县农业局牵头,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衡山县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成立衡山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县产业扶贫工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全县产业扶贫工作。召开了衡山县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建立了全县产业扶贫工作项目库。督促、引导全县各乡镇成立了产业扶贫办公室,并同意挂牌办公。精心组织实施办点示范。确定辉广生态农业、农凤农业、奇山农业、顺发米业4个企业开展办点示范,4个企业办点涉及开云、永和、白果、萱洲4个乡镇、15个村以及15个示范基地。4个企业共对接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703人,签订帮扶协议191份,在协议中确定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企业发放物资、技术服务、保底回收产品、年人均分红金额等关键事项。

衡山县2017年农业工作显成效

1056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