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获评2017年度全省粮食生产优秀县(市)
近日,从省里传来好消息,省农委公布了2017年全省粮食生产考核结果,常宁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优秀县(市),这是常宁市第三次荣获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常宁市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稳总量、提品质、增效益、转方式”工作主线,创新机制,综合施策,实现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8.2万亩,总产稳定在48.3万吨,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强化行政推动。2017年,全市落实早稻面积46.6万亩、中稻面积8.2万亩、晚稻面积51.4万亩,旱粮12万亩。创新“市级领导联乡、乡镇干部联村、村组干部包户”的粮食生产工作机制,层层办点示范。实行“千百万”工程,即办好市级万亩双季稻示范区、乡镇千亩示范片、村百亩示范点。市、乡、村三级干部1700余人创办双季稻示范片总面积23.5万亩。落实粮补政策,出台奖扶措施。市财政投入1400万元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产创建、集中育秧、发展现代种业和对粮食生产工作先进乡镇、种粮大户、合作社予以奖励。市级4个万亩示范区、乡镇36个千亩示范片、村920个百亩示范点实行统一采购,免费供种;集中育秧按每亩秧田补助600元;蓬塘、三角塘、罗桥等核心示范区内种植双季稻30亩以上的农户按每亩15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全面推进“一流转五服务”工作,发展规模种粮。目前,该市流转耕地面积36.2万亩,种粮5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分别达到2360户、870个、93个。
强化技术服务。今年全市共落实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229个,落实秧田面积4395余亩(其中机插秧326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可插大田面积11.3万亩,超过省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指导面积6.3万亩。市农业局实行“班子成员联片、技术骨干联乡镇、农技站人员驻村”,派出156名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户推广高产优质超级稻品种,推广合理密植、安全齐穗、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机械化生产等关键技术。
推进质量兴粮。大力实施“湘米产业工程”,引导扶持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全市高档优质稻面积21.6万亩,市农业局在三角塘、蓬塘、罗桥、胜桥、烟洲、兰江、板桥7个乡镇建立了标准化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6.3万亩,种植品种为玉针香、泰优390、桃优香占等。为了保障粮农收益,常宁市基地粮农与衡阳金雁米业、常宁三益米业和耘茂农业等企业签订了7.5万亩高档优质稻谷收购合同,在当地常规晚稻品种最低收购价格基础上进行加价15%—20%收购。
铸就知名品牌。市农业局以实施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粮食产品品牌建设。市耘茂农业、三益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注册了“石盘春贡米”商标,致力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今年以来,耘茂农业在罗桥、宜潭、三角塘、新河等乡镇承租4190亩农田发展双季稻种植,实现机耕、机种、机防、机收、烘干全程机械化,粮食总产量0.46万吨,为当地粮农每亩增收260元以上。该公司将投资2000万元建立一条精细大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销售大米30万吨以上,将“石盘春贡米”品牌推向全省、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