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立春以来,祁阳县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现代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一、农业生产跑步前进。一是春耕备耕快速推进。全县共储备优质种子1230余吨,优质化肥3.02万吨,高效农药703吨,农地膜452吨,充分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除化肥价格略有上升外,种子、农药、农膜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粮食生产扎实开展。今年粮食生产坚持“绿色高产高效”发展原则,全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66万亩,总产69万吨,其中水稻120.03万亩,优质稻65万亩,大力实施“万、千、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程,创办绿色高产高效优质稻示范片(全县共6个万亩片、22个千亩片、300个百亩片)、1个千亩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和3个千亩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依托祁阳县银光粮油、天龙米业、七里香米业等粮油加工企业合力建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早加晚优”生产模式,强力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引导企业与农户、基地、大户、合作组织签订高档优质稻收购订单合同,建设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35万亩,发展“稻鱼共养”、“稻虾共作”、“稻蛙共生”田里插稻、水中养鳅、架上结瓜等立体生态农业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较去年增加0.18万亩。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杂交早稻种子7.5万公斤,常规早稻种子9.5万公斤,玉米种子2.6万公斤,抛秧盘40万片,壮秧剂40吨;已落实早稻计划面积56.68万亩,完成计划的96%,落实玉米、大豆、薯类计划面积13.5万亩、7.2万亩、16.2万亩;落实早稻集中育秧38万亩(大田),其中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面积9万亩(大田),培育育秧主体1020个,较去年增加70个,建成智能密室育秧中心5个。三是经作生产来势较好。一季度实现水果扩园4000亩,其中文富市镇建设村连片1000亩的株贵水果生态农业园种植标准较高;今年茶叶扩园计划1.2万亩,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规模茶园面积可达4.3万亩;春收油菜38.1万亩,油菜面积较去年增加1.3万亩;蔬菜完成播种面积8.75万亩,总体规模大于去年。
二、产业发展蹄急步稳。一是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2.56亿元,利润总额达1.38亿元,实现税收379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67%、10.93%、10.15%。龙头企业支撑作用增强,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完成产值10.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9%。二是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祁阳县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不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别是四个三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接待游客日益增多,一季度共接待游客达3.5万人;实现营业收入528万元。
三、绿色发展又好又快。一是大力开展“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拆除空心房危房,改水改厕,种树种花种果,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能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采用办点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模式,25个示范村中,初步完成了8个建制村的野外规划勘测工作,小江、竹山等部分村还制订了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和农民致富等单项规划,大力开展“四清四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二是造林绿化效果明显。一季度,全县共完成造林整地2.91万亩,完成造林2.8万亩,其中油茶新造1.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80万株,种植楠木、桂花等绿化大苗20余万株。在茅竹镇三家村湘江沿岸开展了退耕还林、退耕还湿试点,种植护岸林池杉、水杉等绿化大苗近4公里。广垦集团在潘市镇和黄泥塘镇新种植油茶近万亩,唐家山公司在三口塘镇油茶新造2000亩。
四、农业设施日新月异。一是农田水利建设进展顺利。今年1—3月,新修复水利设施523处,完成渠道整修56.2千米,山塘清淤防渗78口,改造河坝17座、泵站7处,高效节水改造面积784亩,扶贫村供水工程开工建设15处。中型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东方红水库勘察设计完成招标。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完成建设投资750万元,新建灌溉渠8.7千米、排水沟5千米、机耕道3.5千米,整修山塘27口,维修电灌站2座、机械闸2处。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入春以来,农机部门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全县农村呈现出了人欢机唱闹春耕的繁忙景象。为了确保春耕生产高效有序推进,县农机局对全县1.12万台旋耕机、1250台插秧机进行了全面检修,可确保机耕率、机插率分别达到100%、75%以上。投入农机操作人员1.3多万人次,农业机械1.5万多台套,完成机耕面积32万亩,提灌面积8.5万亩,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余万元,拉动农民投入300多万元,农民购置补贴机具100多台套。三是农村能源建设开局较好。继续加强沼气池回访维修工作,争取到位省级示范资金15万元。
五、农村改革彰显活力。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放活土地经营权,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让宅基地“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农民负责监管,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回头看”,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体系,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8万亩,其中耕地0.6万亩,林地0.7万亩,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了66.2万亩,其中耕地35.5万亩。新增工商注册专业合作社68家、家庭农场72家。
六、五村联动振兴示范。推进三家等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陶铸故居红色旅游两个示范片建设,构建祁阳“一江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圈”的空间布局,充分结合三家村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潘市全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基础,依托湘江百里画廊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科学确定了“一区两片”乡村振兴办点示范。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家等五村联动乡村振兴示范区东抵祁阳县城湘江二桥,西接冷水滩区黄阳司,共涉及茅竹镇滴水、三家、老山湾、茶园以及浯溪街道办小江等5个行政村,总人口7153人,总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36亩、林地23226亩、园地4525亩,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祁冷快速干线贯穿全境,畔湘江蜿蜒18公里,风景秀美,清新怡人。围绕这一基础条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形成“三带三园三路”的结构布局。“三带”即:沿江风情景观带、民居民宿经济带、经作果茶观光带;“三园”即:德辉蔬菜产业园、优质果茶产业园、浯溪国家湿地公园;“三路”是建设滨江风景观光道、经果茶林观光道、祁冷干线入村主干道三条18公里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