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农委粮食生产稳面提产措施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8-03-31 00:00  【字体:  

  针对当前郴州市粮食生产面积减少、产量下降等问题,市农委召开专题讨论会认真研究,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关于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问题

  1、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充分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将划定任务分解到县市区,要求县市区逐级细化分解到乡、村,落实到具体地块,为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奠定坚实基础。

  2、加强对改变耕地用途和抛荒进行督促检查,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证土地承包方自主经营的前提下,明确承包方维持土地农业用途,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的义务。实施功能区用途管制,防止“非粮化”。对辖区内发现5亩以上连片抛荒的县市区取消申报粮食生产先进县资格。

  3、防止双季稻面积大幅下滑。遏制双季稻快速下滑趋势,在农民有意愿、水利条件好、便于机械化的传统双季稻区做到“五个不”,即不搞结构调整示范、不搞再生稻、不示范一季高产超级稻、不搞稻田综合种养、不搞稻稻油模式生产。

  二、关于提高单产的问题

  1、普及优良品种。加强水稻新品种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工作,特别是大力推广增产潜力大的超级稻品种,水稻生产良种普及率100%。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耕地流转面积由2017年64万亩增加到70万亩以上,30亩以上种粮大户由7600户增加到8000户。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服务,支持开展统防统治,联耕联种,土地托管,产后五代(代收储、代烘干、代加工、代检测、代销售)等专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3、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当前机耕、机收基本普及,机插、机防、机烘是薄弱环节,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购置机插、机防、机烘设施设备,并开展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提高全市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三、关于尽可能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问题

  1、实施标准化生产。以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组织为核心,以高档优质稻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标准化。同一片区内的高档优质稻生产要求做到“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技术规范和统一指导服务”四统一。推进大规模单品种开发,创建以自然区或乡、村为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基地。2018年全市粮食生产标准化实施面积达10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达90万亩。

  2、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调优水稻耕作模式,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种,避免单双季混种,减少病虫害桥梁田;推广“一季晚稻+油菜(蔬菜、绿肥)”水旱轮作,实施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发展生态种养模式,将高档优质稻开发与“稻虾”(蛙、鱼、鳖、鸭等)综合种养推广有机结合。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及物化产品,广泛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推广高效植保器械,大力发展绿肥种植。

  3、规范农资市场。开展送法、送科技、送农资三下乡及农资打假行动。提高农民辨假识假能力,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规范农资市场。

  四、关于对粮食生产加强指导、调度的问题

  1、完善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技推广网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指导,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

  2、加强调研。针对稻谷收购保护价大幅下调,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加强调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督查考核。根据《湖南省粮食生产考核办法》,明确县市区稳定产能提升品质、绿色发展、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增加效益、强化保障等7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并严格对照“考核办法”进行督查考核。

郴州市农委粮食生产稳面提产措施

1056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