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夹山镇创新“535”工作法 打造美丽宜居新夹山
为落实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工作总要求,石门县夹山镇坚持以打造靓丽村容村貌为总抓手,以村庄清洁行动为主攻方向,政府、农户、社会三方主体联动,创新“535”工作法,即建立五大核心机制,构建三大网格管理体系,实行五大措施确保机制长效运转,将此工作法全面贯穿于本镇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五大机制,让整治工作始终具备中心轴
抓好农村环境卫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基础的工作,为达到“天天有人管、时时都干净”的效果,夹山镇因地制宜,为环境整治工作建立核心轴,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管护的“五大机制”。
首位激励机制。创新首位激励措施,促使村民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一是明确村(社区)召开工作会议时把部署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放在首位,干部、组长、协会成员下到农户家中首先督查环境卫生再落实其他工作。二是居民申报办理需村委会盖章签字的各种手续时,首先要报告自家的环境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经片组长检查通过后方能办理手续,将这种做法写入村规民约。
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农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一是政府经费保障。将环境整治工作列进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有固定经费用于整治工作的设施设备项目经费投入。二是社会捐助支持。每年邀请在外创业成功的夹山籍人士指导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员他们为建设家乡做贡献。三是居民有偿消费。形成农村居民垃圾处理“有偿消费”体制,由协会组织实施,每户每月缴纳5-10元垃圾清运费。先在示范村示范片试点,然后逐步推广。
保洁管护机制。组建固定保洁队伍。每村有3-5人的常年专职保洁员在册、在岗。划定固定保洁区域。把所有公共道路、公共水体、公共场所按路段、地块进行细分,确保每名保洁员、每名协会成员、每名联片干部都具有固定的保洁区。压实固定保洁责任。落实“三对应”,一名保洁员对应一名协会成员、一名联片村干部,制定保洁要求,建立保洁台账,明确“三对应”连带责任,实施同步奖惩。
协会管理机制。组建协会班子。每个协会有专职会长、专职成员,实行备案管理。完善协会章程。明确会长职责、成员职责、明晰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做到协会工作有章可循。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范围,划分责任区块,每名会员对各自责任范围具有宣传、督促、检查和评比的责任,做到一周一督促、一月一检查、一季一评比。
考核奖罚机制。“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让干实事的人“尝到甜头”,让敷衍了事的人“吃到苦果”,建立镇村两级“四个一”和“八最”考核机制,一是完善镇级“四个一”管理机制。镇整治办每周对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每周一检查、每周一评比、每周一排名、每周一通报的“四个一”管理机制,根据周检结果评出每月、每季“最差村(社区)”。对连续两个季度被评为“最差村(社区)”的村主要负责人实行组织处理。二是落实村级“八最”评比制度。协会严格按照夹山镇环境卫生标准,评选出“八最”(最佳和最差联片村干部、保洁员、村民小组、农户共八名)。每个村(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奖惩大会,对“八最”的“四佳”成员颁发奖金;对“四差”对象进行通报批评;对评为季度最佳农户发放拖把、洗衣粉、脸盆等小奖品。
二、构建三大网格体系,促人居环境整治措施落地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地的有效措施。以三大网格体系确保整治工作更精细化,在不打乱村民小组界限的前提下,按照专职保洁员人数划块分 责,最大化发挥整治效果。
构建保洁员责任区域网格。把一个村划分为多个网格,将2-4个村民小组划分为一个保洁网格,保洁员任网格长,网格长对网格内所有公共区域实行全天候保洁,督促本网格内所有居民保持好家中的环境卫生,指导全体居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宣传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和处理方法,监督协会评比是否公正、公平。
构建群众监督微信网格。按照责任网格,由网格长建立一个本区域内所有村民户主、网格长、协会成员、联片村干部参加的“人居环境整治信息通报群”。网格长每天通报卫生问题和好典型,协会成员每周通报一次居民家中卫生督查情况,每月通报“最差、最佳”卫生农户名单,每季度通报评选、奖罚结果。每名村民户主对保洁员、协会成员的工作落实、评比过程和本区域环境卫生状况可以在微信网格中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起到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作用。
构建支部书记“塔尖”指挥网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各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第一责任人,实时指挥调度每个网格的整治工作、发现处理每个网格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村干部、协会成员、保洁员的工作,在每个微信网格平台中解答群众疑问,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知识、政策和要求。
三、落实五大举措,为整治工作机制注入持久战斗力
在健全的五大工作机制和三大网格体系基础上,通过采取五大措施,全镇一盘棋,统一推动整治行动,使得整治工作机制保持长期有效运转。
一是强化氛围感染。“三级联动”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政府定期出动宣传车,在有线电视台、“夹山之声”广播平台宣传整治政策、整治要求和示范典型,定期曝光负面典型。镇整治办在各村(社区)统一下发“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和处理方法”宣传贴画、《夹山镇治家格言》名片;由村(社区)与农户签订集镇门前“六包”责任书、农村居民“家园、田园、水源”保洁责任书,定期开展广播会、屋场会、“垃圾分类减量知识”有奖抢答赛等宣传形式;协会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向村民宣讲身边最佳农户的示范典型事例。采取镇、村、协会“三级联动”的宣传方式让全体居民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要求和惠民效果入脑、入心。
二是注重硬件投入。配齐配强垃圾清运设施设备。2018年,全镇投入150万元添置了7台清运车辆,120个勾臂箱。今年再预算投入150万元,购买6台清运车、130个勾臂箱,确保达到每个村民小组放置一个勾臂箱、村村都有垃圾转运车,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强设备保障。
三是推动示范引领。利用榜样的带动作用,开展“一村三片”典型示范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即全镇以两合村为示范典型,带动其他16个村(社区),每村(社区)建2个示范片,带动其他片组。组织全体镇、村、组干部到示范村两合村参观学习环境整治工作,请两合村的支部书记、协会会长和片组长代表现场介绍经验,各村(社区)在示范片召开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四是抓牢家校联动。强化意识启蒙教育,以“小手牵大手”活动为载体,由镇中心学校具体组织落实,在3所中学、3所小学和3个教学点共92个学生班级中,开展夹山镇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家校联动“四个一”活动,即学校统一备好一堂教案、班主任耐心教好一堂知识课、给家长带回一份倡议、每名学生写好一篇小手牵大手的作文或日记。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使家长从自家孩子的言行中更加懂得抓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五是常态化督查通报。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为避免产生消极懈怠、骄傲自满的不良心态,拉低整治效果。镇纪委、城建环保站、农技站组成农村人居环境督查工作小组,对全镇17个村(社区)的各路段、各区块、体制机制文件、各农户的检查考核和奖惩实施结果进行全面督查,形成每周一次的“四个一”常态化督查,以实时公开的检查结果巩固整治成效。即把督查中发现问题拍照实时发布在全镇“六治”微信群内,第一时间交办给支部书记,检查结果及排名情况当日进行全镇通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夹山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以“535”工作法擦亮人居环境名片,以不务虚工、不弃微末的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持精细化网格管理,保持推进举措不松懈,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取得圆满成效,向县委县政府和全镇人民群众交上一纸美丽夹山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