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利县用产业扶贫引来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9-06-25 09:43  【字体:  

  产业扶贫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短期脱贫来看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从长期减贫来看这更是“脱贫摘帽”后巩固成果、稳定收入、防止返贫的基础工作。慈利县坚持提高站位、统揽全局、精准施策,突出“宏观抓产业、中观抓企业、微观抓就业”,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引好用好产业扶贫这一 “源头活水”。逐步构建“品牌引领、双创驱动、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全产业扶贫体系,持续做强“硒有慈利”县域公用品牌。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柑橘、茶叶、中药材、优质粮油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精准选择扶贫产业,创新帮扶模式。确保 134个贫困村“村村有扶贫产业”,努力实现全县产业扶贫全覆盖,确保2.4万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有产业帮扶”。

  高度重视,搞好产业扶贫顶层设计。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湖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要求,出台《慈利县2019年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结合我县资源禀赋优势,制定了杜仲产业、中药材产业、“村社合一”改革试点、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等专项实施方案,以产业扶贫推动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工作质量。

  

  龙头企业遴选大会

  级级把关,着力培育产业扶贫主体。认真组织开展龙头企业遴选。3月19日,由省、市7位专家采取集中评审的方式,初步遴选出15家入围龙头企业。3月20日,组织15家入围的龙头企业进行公开答辩,50名大众评审员和7名专家通过现场答辩、现场投票等程序,最终遴选出10家龙头企业参与2019年“千企帮千村”项目。在县产业扶贫指挥部指导下,各乡镇认真组织了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产项目申报工作,按照区域平衡、统筹兼顾、公开遴选、优中选优的要求,全县已筛选100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产业扶贫工作。

  

  新型经营主体给贫困户发放生产资料

  层层发动,搞好产业扶贫项目申报。先后组织召开了农业龙头企业座谈会、新型经营主体产业扶贫动员会,发动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型经营主体广泛参与产业扶贫。经村申报、乡镇初审和县级审定,半年以来全县按程序组织申报、落实了产业扶贫项目480个,安排项目资金1.67亿元整合涉农资金 1047.5万元,支持实施产业保障性项目;整合涉农资金 1950 万元,支持杜仲产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 750 万元,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 300 万元,支持实施小作坊农产品加工项 目;整合涉农资金850万元,重点支持品牌建设;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支持10家龙头企业开展“千企 帮千村”行动;整合涉农资金1500万元,支持 100 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整合涉农资金828万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整合涉农资金1000 万元,支持“村社合一”试点;整合涉农资金300万元,支持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服 务;整合资金2800万元,支持发展特色种养庭院经济;整合资金2882万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帮扶;整合资金417.94万元,支持乡镇村居实施产业发展项目。

  

督查龙头企业开展“千企帮千村”工作

  强化督查,推动产业扶贫顺利实施。一是落实一户一册,强化产业扶贫技术指导。出台《慈利县建立产业扶贫台帐制度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落实产业扶贫台帐制度,全面完成入户走访调查和“产业扶贫工作明白卡”的填写工作。实行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全县134个贫困村共安排323名产业指导员,271个非贫困村共安排521名产业指导员,已开展入户宣讲政策8452次,联系开展技术指导5347次,协调农户与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11200多户。二是加强工作调度,推进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组织召开5 次产业扶贫工作调度会,开展3次产业扶贫督导检查,全面启动实施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千企帮千村”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产项目等,各经营主体均与贫困户签订了帮扶协议,明确了帮扶措施。贫困户产业技术培训项目稳步推进,各乡镇农技站结合农事季节,采用多种形式,已培训贫困人口达9000人次以上。三是强化督促整改,确保产业扶贫落地见效。结合各级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反馈的问题,组织开展对产业扶贫 “回头看”。年初,组织对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排查和集中整改。4月,对全县产业扶贫资金趴账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并针对不同情况,落实具体的整改措施。自4月13日起,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产业扶贫工程建设质量“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派出检查人员649人次,排查产业项目605个,未发现所排查的产业扶贫项目存在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

慈利县用产业扶贫引来脱贫攻坚的“源头活水”

1056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