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铺起产业扶贫路
沅江市漉湖芦苇场合兴洲管区的村民唐运清一天忙个不停,既要打理铝合金门窗店铺生意,时常又得去生态农业合作社看看他的药材“宝贝”。
之前,唐运清夫妻两人因都患有慢性病,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收入微薄,想供女儿上学都成了难题,只能靠举债度日。2014年,唐运清一家被苇场合兴洲管区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先扶志,在管区和沅江市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唐运清从2016年开始,通过学习做铝合金门窗,一年收入10多万,成功脱贫摘帽,还清了多年的债务,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破烂的房屋翻新扩建,女儿也顺利完成学业。
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唐运清,在感恩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的同时,想到合兴洲管区里还有那么多未稳定脱贫的贫困户,就产生了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想法,他的想法得到了管区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
唐运清心里琢磨着苇场人多地少,要发展产业,只能集中有限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才能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林业局驻村工作队牵线,唐运清和管区支书肖梦军到省农科院考察后,确定了在合兴洲通过“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村。省农科院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通过省农科院的实地土壤测试,合兴洲适合种植枳壳、黄精、瓜蒌等中药村。2018年5月,唐运清和其他5户农户注册成立了新盛生态农业合作社,其中张友良、邓金华、傅欢欣三户贫困户也是在唐运清的影响下,加入了合作社,成为了合作社的发起人。
目前,该合作社投入资金50多万元,通过一年的运营,流转土地80多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40多亩,种植枳壳30多亩,黄精30多亩,瓜蒌20多亩,与管区48户145名建档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合作社务工,可获得稳定的收益。去年,合作社共发放务工工资近20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500多元。合作社规划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省农科院的指导,到2020年将发展中药村种植100亩,实现产值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