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 慈利县强力推进受污染耕地治理工作
专家按照图斑核定受污染耕地范围
受污染耕地治理实施钝化措施
能否打赢三大攻坚战关系到慈利县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关系到慈利县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进度,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是政治任务,从民生角度讲,重金属污染会直接威胁到我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产业发展角度讲,重金属超标的稻米滞销,将会沉重打击全县的粮食产业。从长远角度来讲,不抓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不仅后患无穷,更会愧对子孙后代。
据了解,慈利县是全省28个重金属污染县之一,其镍钼矿采区是国家环保部列入的138个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区域之一。其中,洞溪乡大浒村2组镉超标12.82倍,高桥镇砂场4组汞超标12.08倍,三合镇磷矿村2组砷超标24倍。2017年稻米镉超标率35%,2018超标率30%,2019年超标率25%。
为全面推进我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慈利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当作核心内容和重点工作来抓,明确专人负责,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农田丘块,明确到具体种植经营主体和农户,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技术指导,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会同生态环境部门,组织搞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的核算和效果评价工作,搞好对各乡镇的考核工作。
一是精准核查摸底,做到底子清。通过入户调查、监测取样、样品监测,明确2020年底前全县完成17964.41亩轻中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331.404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治理工作任务,其中水田面积553.611亩,旱地面积350.475亩,其他类型面积427.318亩,严格管控区已经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的占1038.011亩,休耕占110.913亩。
二是精细管控要求,做到思路明。对轻中度污染耕地开展安全应用时,遵循“风险可控制、技术可操作、经济可承受”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阻断或减少污染物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可食部分,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选取不影响农业生产、不降低土壤生产功能的治理措施修复治理受污染耕地。对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遵循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自愿”的原则,鼓励经营主体根据区位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改种对目标污染物(如镉、汞、砷、铅、铬等)不敏感的高效作物。
三是精确利用技术、做到措施实。根据土壤污染程度,因地制宜选用:农艺调控类技术(包括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节、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土壤改良类技术(包括原位钝化,定向调控),生物类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提取治理),综合类技术进行修复治理受污染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