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 脱贫致富活水来——[决战决胜三千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决战决胜三千峰]《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脱贫致富活水来
“三千翠微峰、八百琉璃水”的武陵源区位于张家界市中部,既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传统的农业区县。近年来,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为指引,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全域旅游带贫主体与全区1580贫困户5165人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贫困户在产业链中稳定受益,成为破解贫困户产业增收难题的“金钥匙”,产业扶贫硕果累累。
绘就产业发展新蓝图
发展富民产业是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武陵源区通过做优做强乡村旅游、农业、文创三大带贫产业,绘就“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蓝图。出台了《武陵源区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指导意见》、《武陵源区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武陵源区产业扶贫年度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投入财政产业扶持资金达1.5亿元以上,调动特色民宿、农家乐,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创企业等带贫主体的积极性,撬动社会投资达30亿元以上,通过打造武陵源峰林峡谷特色民宿体验区和实施“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社”等带贫项目,培育带贫主体强劲的造血功能,确保贫困人口真正脱贫。
做强做优乡村旅游。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武陵源区规划布局了张家界市-天子山-中湖和张家界市-协合-索溪峪-张家界村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在两条精品线上新建特色民宿、农家客栈、农家乐,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开展星级服务创建认定,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为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增收创造条件。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近年来,武陵源区培养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传帮带”和“一村一社”产业短平快的作用。一是培养壮大“一县一特”菜葛产业。支持菜葛种植、产品提质和品牌创建。二是持续扶持乡级农业产业。扶持天子山剁辣椒产业、鱼泉贡米、武陵源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三是挖掘培育22个“一村一社”扶贫产业。
创新引进文创产业。引进培育乖幺妹土家织锦、熊风雕塑2个文创扶贫产业。乖幺妹土家织锦涵盖艺术品收藏、居家装饰、服装、服饰等产品。熊风雕塑在索溪峪街道双文村打造大湘西第一个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雕塑公园,打造大湘西最专业的写生、创作、实习、培训、接待基地。
旅游带动结硕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武陵源区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每年接待中外旅客达2000万人以上,将产业扶贫与精品景区、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成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旅游+乡村游产业”、“旅游+文创产业”、“旅游+农业产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带动农业向乡村旅游转变、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每年带动农民增收达4亿元以上,其中5165个贫困人口增收达4000万元以上。
乡村旅游带动。武陵源区充分利用秀丽的山水风景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经济,农民转变旅游从业者,实现农民区内“内循环”,千方百计解放农民,减少农民,让他们走出土地,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抓住乡村旅游“点、线、面”布局,让土地资源变成资产,确保了旅游产业发展红利有效释放、真金白银尽快落袋,谱写了产业扶贫新篇章。武陵源区“面上”推出武陵源峰林峡谷特色民宿体验区。“线上”打造“张家界市-中湖-天子山和张家界市-协合-索溪峪-张家界村”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点”上:“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等为代表的特色名宿、农家客栈、农家乐镶嵌在“张家界市-中湖-天子山”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杨家坪美丽乡村示范村、武陵源头茶旅融合示范基地、梓山漫居、水涌金江特色民宿、山沟沟农家乐等镶嵌在“张家界市-协合-索溪峪-张家界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目前两条精品线路上有特色民宿、农家客栈、农家乐达700多家,创建省市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14家,其中五星级7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家。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民从事乡村旅游服务8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000人以上,每年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达2000万元以上。如:“五号山谷”“梓山漫居”“水木潇湘”“水湧金江”等特色民宿通过流转盘活农村宅基地、林地和农民承包地,为当地农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带动贫困户增收。
农业产业带动。武陵源区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融入“创建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之中,建成鱼泉贡米、天子山剁辣椒、湘阿妹菜葛、武陵源头茶叶4个省市级产业园,培育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龙头企业产业链融合、农业功能融合、农业渗透融合走上良性轨道,带动建档立卡户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精品果蔬、绿色茶叶、特色养殖等扶贫农业产业,近年来贫困户享受“区、乡、村”三级产业累计分红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一是菜葛产业。近年来武陵源区整合扶贫资金2000万元支持菜葛种植、产品提质和品牌创建发展,全区葛根种植面积达0.5万亩,2019年菜葛产业产值达4700万元,直接受益农民5000多人,每年带动贫困户2300人,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二是天子山剁辣椒产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0多万元扶持天子山剁辣椒公司做强做大,发展七姊妹剁辣椒基地400亩,带动天子山街道贫困户168户453人,人均增收1000多元。三是鱼泉贡米产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44万元支持鱼泉贡米开发有限公司发展鱼泉贡米产业,为中湖乡贫困户分红共计达122.9万元,涉及中湖乡7个村居1515户。四是武陵源茶叶产业。投入资金200万元扶持武陵源茶叶产业发展。其中武陵源头茶叶公司流转贫困村黄家坪村、黄河村集体土地1030亩发展茶叶产业,聘请建档立卡户58人长期从事茶园管理,年支付长期务工和季节性采茶工资45万元以上。五是“一村一社”扶贫产业。2019年来武陵源区按照“有特色、有基础、有主体、有效益、有市场”五有原则,投入扶贫资金180万元,挖掘培育了22个“一村一社”扶贫产业,发挥“一村一社”产业短平快的作用,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肥料、技术跟踪、兜底销售帮扶,开展形式多样的田间课堂培训等,带动贫困户481户,户均年增收达300元以上。
文创产业带动。投入扶贫资金491万元引进乖幺妹土家织锦产业,其产品涵盖艺术品收藏、居家装饰、服装、服饰和实用类产品600多种,申请专利122件,公司累计培训土家织锦技师1200多人次,现有产业工人180多名,是目前武陵山片区最大的土家织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带动索溪峪街道1463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带动扶贫”的特色路子。投入扶贫资金410万元引进扶持熊风雕塑产业做大做强,流转土地86.5亩,在索溪峪街道双文村打造大湘西第一个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雕塑公园,大湘西最专业的写生、创作、实习、培训、接待基地,解决4个村31户贫困户临时务工就业。
健全机制促发展
致富路上无尽头,产业扶贫当先锋。武陵源区建立健全 “全域旅游+扶贫”“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带动机制,“劳动务工型、土地流转型、订单收购型、入股分红型、种养托管型、合作帮扶型”等产业帮扶模式得到广泛运用,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贫困户和村集体长期获得产业发展红利。据统计,2019年武陵源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384元,比2018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其中贫困户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武陵源区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注重贫困户技能提升、带贫产业品牌培育、带贫产品销售拓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注重技能提升。武陵源区编印《武陵源区产业扶贫技能培训资料汇编》、《武陵源区产业发展实用技术手册》,采取技术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扶贫产业“点对点”“一对一”巡回培训,2016年来累计组织各类产业技能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其中贫困户8000人次以上。注重品牌培育。天子山剁辣椒、湘阿妹菜葛、禾田居茄子、天门红茶、天子绿茶等1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系列扶贫产品获得专利13件,湘阿妹菜葛获评“国家葛根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天子名翠”和“鱼泉贡米”获评湖南省著名商标,金毛猴红茶获评米兰世博会金奖。“两品一标”认证和基地创建从占比耕地面积比例来看均位居全省前茅。“梓山漫居、水涌金江、水木潇湘”等特色民宿赢得全球各大旅行网站口碑奖,五号山谷问鼎全球十大“必睡”民宿称号,土家织锦获得“湖南省特色织锦产品出口品牌”、“湖南省特色织锦产品出口培育基地”、“湖南省优质初创性企业”、“湖南省最具发展潜力传统技艺项目”、“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金奖、“张家界礼物”等荣誉。注重产品营销。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展览会、年货节、扶贫日等多种形式促进线下产品营销。通过众创空间、供销云商、农村淘宝等电商企业和智慧武陵源、微信、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促进线上销售。各经营主体紧跟科技新前沿,瞄准消费新趋势,将“互联网+”、“生态+”等现代新理念引入生产经营活动,创新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将“旅游+产业”的边界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赢。注重村集体经济发展。各村级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发展特色民宿、旅游店铺、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产业主体,以土地使用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如协合乡的协合村、李家岗村、土地峪村、黄家坪、插旗峪5个村与张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菜葛土地流转协议,公司统一经营管理,每年给每个村返产业分红资金3万元;天子山街道黄河村与张家界天子山剁辣椒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每年获得辣椒产业分红资金3万元;熊风产业每年给双文村、双星、田富、金杜4个贫困村集体分红资金32万元。
武陵源演绎了经济社会质量齐升的蝶变,实现了养在深闺到享誉世界、偏僻山区到宜居宜游、靠山吃山到生态优先、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产业大市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产业有机结合,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致富之门!2016年武陵源区率先在全省整区脱贫,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持续巩固,武陵源区产业扶贫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