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 常宁柏坊镇斗岭村:发展生态养蛙产业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柏坊镇斗岭村引导返乡青年回乡创业,发挥能人效应,发展生态养蛙产业,编织起当地村民的致富梦,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底色。
走进柏坊镇斗岭村,道路两旁的多数稻田都被丝网隔成一个个小方块笼罩着,而这一切正是村两委和返乡青年胡明的杰作。由于柏坊镇斗岭村早年期间周边处于煤矿产业开发区,当地稻田种植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多数农田处于半荒废状态,但现阶段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村两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后,引导返乡青年胡明共同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
柏坊镇斗岭村村民胡明:因为听说国家现在对我们新农村建设有大力的扶持,想到家里的田地荒着,所以想利用田地做黑斑蛙养殖产业。另外也想帮助村民一起致富,带动家乡乡亲们就业,为家乡发展付出自己的力量。
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养蛙产业,村两委多次组织胡明外出学习,通过刻苦钻研、不断摸索,成功实现“稻蛙共养”和“莲藕共养”两种养殖模式。“稻蛙共养”模式下,稻田环境有利于黑斑蛙生长,而黑斑蛙是害虫的天敌,水稻不用打药,能降低成本,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胡明:通过这两种模式产生了更好的经济价值,黑斑蛙的产量和质量也得到提升,实现了双赢。
在近年来的努力下,胡明从最初自家的两亩多田发展到现如今,已承包流转家乡的农田土地近25亩,并成功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参与进来。
胡明:到目前为止,周围附近有七户村民家跟我同时养殖黑斑蛙,大家一起形成合作社的模式,互帮互助,一起进行培育技术、销售等各个方面,都是资源互通的。
斗岭村支部委员谭秋英:他的养殖规模越做越大,3-4年发展到现如今的二十多亩田了,并且在周边带动很多村民跟他一起养殖黑斑蛙,为他们带来了很多财富收入。
如今,斗岭村生态养蛙基地已初具规模,下阶段将致力于成熟技术、扩大市场,把养殖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为斗岭村乡村振兴工作描绘美好蓝图。
胡明:主要是想把养蛙技术水平再提升,销售推广出去。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更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斗岭村乡村振兴这条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