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 正是阳春好作田 赫山区强力推进春耕生产见闻
3月26日,连续晴了好几天的天气忽然晴转多云,早晨还有要下雨的样子。“管不了那么多了,种子必须今天下田!”天刚蒙蒙亮,赫山区八字哨镇高粱坪村三组村民汤彩华就起了床,跟老婆这样商量着。
汤彩华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流转了350多亩稻田,其中200亩作“种子田”,即受种子公司委托代为耕种用于种子提纯复壮的专用农田,另外150亩种双季稻。因为特殊要求,“种子田”只能采用传统方式育秧和单株手工密植插秧,种子再不下泥就迟了。当天他请了5个帮工。搭帮天帮忙,没有下雨,2亩多秧田全部完成了播种。
“正是阳春好作田啊!”高粱坪村党总支书记祝中良告诉记者,在他们村,像汤彩华这样的种粮大户就有30多户,还有8个上规模的粮食生产合作社。今年初,高粱坪被定为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村,全村4600多亩农田全部都要种植双季稻。到3月26日,已翻耕4400多亩,其中,1000亩核心示范片,采取合作社组织、大户联手形式耕种,实行供种、供肥、病虫防控、灌溉、稻谷收购“五统一”。现在,各项备耕措施全部到位,大田翻耕全部完成,4月8日前后就要开始春插,全村4月20日前有望完成春插任务。
在赫山区采访,到处都可见高粱坪村这样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场面,兰溪镇北岸新村上渡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种双季稻,今年也不例外,1158亩水田,再过两天,就将全部完成翻耕和石灰土壤中和,大棚育秧的秧苗长势喜人。合作社社长柴国杰高兴地说:“4月7日就要开始春插,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赫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春节刚过,区委、区政府就连续召开春耕备耕、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专题部署安排。为确保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实行区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四级包干责任制”,按照因地制宜、宜双则双、宜单则单的基本原则,将全区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乡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1月下旬开始,区农业主管部门就组织力量深入乡村调查,对50亩以上种植大户就今年种植意见向、育秧方式、备种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相继出台了一揽子鼓励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为更好地促进“湘米产业工程”在赫山区落地落实,区里拿出150万元用于打造“兰溪大米”品牌;拿出200万元重奖特别突出的10户种粮大户;大力推进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集中设置诱蛾灯等生物防治设施;调集资金集中采购良种100万斤;大力支持种子提纯复壮;支持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石灰中和措施,加强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实行双季稻补贴、机插秧农机补贴。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赫山区政协副主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蔡丽环高兴地告诉记者,到3月26日,全区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42.9万亩,一季稻种植面积13.54万亩,晚稻面积43.74万亩,旱粮面积7.87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在108万亩以上,总产量有望稳定在5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