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 科技赋能循环链 绿色绘就新“丰”景
——醴陵市召开2025年度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
4月23日,醴陵市以“绿色循环·科技赋能”为主题,成功召开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暨技术培训会。湖南农业大学、市农业农村局、技术指导单位、第三方服务机构等4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绿色种养发展新路径。
数字见证成效:从“污”到“肥”的绿色革命
会议通报,自2021年试点启动以来,醴陵市创新构建“政企研社”四方联动机制,通过数字化监管、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累计转化畜禽粪污52.1万吨,实际还田49.8万吨,综合利用率突破90%大关。通过“粪肥+配方肥”等模式减少化肥使用1557吨,带动核心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增长1.36%,作物增产幅度达4.6%,成功探索出南方丘陵地区种养循环“醴陵方案”。
体系升级:打造智慧监管闭环
2025年试点工作突出三大创新:一是全链溯源系统:全面启用粪肥还田区块链追溯平台,实现“收集-处理-运输-施用”全环节系统溯源;二是精准监测网络:在李畋镇、泗汾镇等7大片区布设20个固定监测点和1个智能监测点,定时采集土壤监测容重、有机质和pH值等多项指标变化情况;三是第三方服务矩阵: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和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构建“质量检测+项目监理+效果评估”服务体系,确保项目全周期规范运行。
▲湖南农业大学田昌博士讲授试验与效果监测技术
技术攻坚:破解三大应用痛点
针对种养循环中的技术瓶颈,会议开展专项培训:湖南农业大学田昌博士团队讲授“粪肥还田试验与监测”,现场演示“北斗+遥感+传感器”监测技术,可精准测算每亩粪肥最佳施用量;奥生农业团队发布新型固液粪肥处理技术,处理效率提升40%,臭气排放减少80%;市耕地质量与土壤肥料工作站团队分享“粪肥+”集成模式,黄桃糖度提升5%。
机制创新:“五有五到位”护航长效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唐哲明强调,2025年将持续深化“五有五到位”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加强技术指导,严控粪肥质量,加大监管力度,真正做到“不处理的不还田,不达标的不还田,农民不接受的不还田”。
未来展望:从“试点”到“样板”的跨越
会议明确,2025年将重点实施“双百工程”:建设100个智慧循环农场,培育100名持证粪肥施用技师,力争打造一批种养循环示范典型。随着试点工作纵深推进,醴陵市正以科技之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生态变现”的新答卷。
▲粪肥质量监督抽检
▲王仙镇粪肥还田效果监测点
一审:孙 平
二审:高柳枝
三审:罗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