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 祁东:万亩黄花菜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创新创业创造新质生产力
盛夏祁东的凌晨比白天更加火热,当地百姓“日出而息日落而作”,在凌晨的田间,菜农们纷纷出动采摘黄花菜,这不仅仅为了避暑,更是考虑到黄花菜的最佳采摘时间,这里是“中国黄花之乡”——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
祁东作为黄花菜源产地,有近600年的种植历史,2024年,全县黄花菜种植面积16.55万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黄花菜种质资源库,拥有500多个品种,年产鲜菜约27.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33.8亿元,黄花菜加工产能居全国之首,占据全国七成销售渠道,飘香“一带一路”。
在祁东,黄花菜不仅是祁东县西区12个乡镇40万菜农的重要经济来源,更是当地民生保障的支柱产业。万亩黄花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而壮大钱袋子的关键在于守正传承,创新创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传承古法工艺让老百姓笑
正在采摘黄花菜的管正光介绍,他与妻子从深夜12点多便来到田间劳作,截至目前已采收近200斤。“按进度,早上6点前5亩地的黄花菜可采摘完毕,预计总产量能达400斤左右。”话语中难掩丰收的喜悦。凌晨3点多,在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的黄花菜地里,到处灯光四射,每盏灯光就是一位菜农头上的照明灯,他们要赶在太阳出来前把黄花菜收回家就是为了不让黄花菜开花。“黄花菜没有开花前的花蕾是最营养,又好看的时候,收购的价钱也会好些,气温一高,花蕾就会开了,晒出来的黄花菜就没有那么好看,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了,所以菜农们宁愿凌晨出来摘菜,和太阳抢新鲜。”正在准备收购黄花菜的李海玉告诉记者,7月6日当天,黄花菜的收购价是3.7元一斤。
无传承则无创新,李海玉深谙此道。李海玉的家乡祁东县黄土铺镇的黄花菜、特产虽品质上乘,却因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难以打开市场。得知这一情况后,90后李海玉放弃了在沿海地区的管理岗位工作返乡创办了龙旺食品有限公司。他顶着家人的质疑,跑到山沟沟里收购黄花菜,并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了专业化加工厂。
凭借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李海玉坚持传承古法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改良产品,致力将“土特产”变成“抢手货”。为了向社会各界进行全方位推广祁东特色农产品、扶贫产品,他积极参加芒果TV直播带货,主动投身于消费扶贫月活动,采用“直播带货+产品展销+订单采购”的方式进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多维度构建消费联盟,打造出一张独具魅力的祁东地域名片。
在黄花菜价格因受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陷入暴跌危机时,李海玉勇于担当,始终将乡亲们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主动与国有企业祁东农业发展公司强强联合,给菜农送福音,为确保农户基本利益、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不顾自己利益的亏损,对菜农的黄花菜按晴天鲜菜3.7元/斤,雨天2.9元/斤的保护价高价收购,实实在在解决了菜农的难题,守住了菜农的钱袋子。
在李海玉的努力下,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每年给农户带来1221万元左右的收入,开创了一条“非遗+扶贫”帮助村民就业增收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工艺传下去,老百姓笑起来”。
雁隆的守正创新成产业发展新动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色粮油果蔬作物特征品质分析与特征标准研究”项目现场观摩会暨黄花菜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祁东县召开,作为协办单位的湖南雁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与专业服务水平。在祁东黄花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湖南雁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守正创新之姿,成为引领当地产业前行的关键力量,勾勒出产业发展全新动向。
记者在雁隆公司收购车间内看到农户们排着长队将新鲜采摘的黄花菜送来销售。工作人员进行称重和简单处理后,一筐筐黄花菜被倒入传送带,依次进行采摘、杀青、糖化、晾晒、存储等多道工序,完成“古法还原”绿色技术加工。既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确保黄花菜原汁原味,丰富营养得以保留,又融入现代科技,实现绿色加工。同时,雁隆公司打造的1200亩黄花菜示范基地,集成高品质栽培与调控技术,实现黄花菜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成为产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与标杆典范,吸引了众多行业目光。
据了解,雁隆公司深知文化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以文创巧思为黄花菜产业注入新鲜活力,公司内设有文化长廊和祁东特产馆。文化长廊长达200米,共55块展板,分为祁地天成、人文鼎盛、名胜古迹、金针飘香、雁隆食品等五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呈现祁东基本情况、历史人文,以及黄花菜产业发展脉络与创新成果。精心打造的祁东特产馆,馆内详细介绍了祁东黄花菜、红薯粉丝、生姜、香芋等特产的品质与特点,特产馆成为外界了解祁东黄花菜产业的窗口,为产业推广与销售搭建起坚实桥梁。
让知识反哺老产业,成为产品新质生产力
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许多大学生选择反哺家乡、返乡创业,将个人发展与振兴新村责任紧密相连,来自祁东县的肖智雄便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在祁东县,黄花菜是四十多万菜农的“钱袋子”,但传统种植加工模式效益有限。大学毕业后,肖智雄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带着专业知识投身家乡黄花菜产业,以知识为“燃料”,催生出科技新、文化新、模式新的新质生产力,让黄花菜产业焕然一新,经过不断的发展湖南新发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当地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突破传统桎梏。肖智雄带领团队全力钻研机械化加工工艺。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套集杀青、脱水、烘烤、包装于一体的全自动化黄花菜加工设备,获十项国家发明专利。该设备生产效率是传统家庭作坊的2000倍以上,解决了雨天加工难题,保证了产品绿色环保、统一标准。公司借此建成原生态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年产值达1.5亿元,科技助力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文化创新:文化赋能,增添产品魅力。肖智雄深知文化是产业灵魂。他投入500余万元建成全国首家黄花菜博物馆,袁隆平院士题写馆名。馆内全面展示黄花菜的历史渊源、药用价值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这一举措为产业注入文化兴农元素,使黄花菜成为承载文化的载体,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与吸引力。
模式创新:合作共赢,扛起社会责任。肖智雄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品牌营销”模式。他带动贫困村成立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包销合同,免费提供菜苗,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新增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大量劳动力就业。此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今天的祁东,沃野流金、希望升腾;今天的黄花,香飘四海、盛名远扬。”祁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持续攻克技术瓶颈,积极推动建立常态化的产业技术创新交流机制。搭建更高效的交流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创新配套支持政策。让祁东黄花菜产业在守正与创新中不断前行,书写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