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 《中国县域经济报》报道:“小黄姜”长成大产业
郴州汝城的小黄姜产业火出圈了——《经济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刊发报道,聚焦汝城小黄姜如何从传统作物“长”成年产值超20亿元的大产业链。以下为报道原文——
湖南省汝城县是小黄姜产业传统优势集聚区,种姜历史上百年。近年来,汝城县聚焦建基地、育龙头、创品牌,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科技应用、对接拓展市场、提升附加值等方面下苦功夫,在主产区马桥镇建成育种、贮存、加工、销售、科研等一体化现代小黄姜产业园。当前,全县种姜面积逾5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打造了相对完整成熟的生姜产业链。
冷链集散中心里,工人们铆足干劲忙活分拣、打包、装运等作业;区间干道上,各地采购货车来回穿梭,拉运生姜至全国各地销售;繁育基地中,脱毒姜苗青翠葱茏……盛夏时节,走进湖南省汝城县小黄姜产业园,到处姜香四溢、生机盎然,一把小黄姜“长”成大产业链的协奏曲回荡天地间。
科技研发培植“芯片”
郴州市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脱毒姜苗繁育基地,黑色遮网下,整齐排列的套袋基质上,脱毒姜苗长得壮实葱绿。
“真是抱歉,种姜需赶时节,脱毒姜苗已销售一空,明年的姜苗请早预订,好统筹安排落实。”郴州市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辉一边仔细查看姜苗长势和虫情,一边略带歉意回应各地姜农来电。
“脱毒培育起步晚,但供不应求,显现广阔前景,看来此路走对了。”袁军辉说,今年繁育的150多万株姜种,可满足3000多亩种姜需求,不仅畅销本地,还远销到了种植大省山东、云南等地,只留下了少许供种植实验,实现了破壁出圈、走南闯北的跨越。
在汝城,虽说生姜种植发展长盛不衰,但传统培育模式下的姜种附带病菌、易引发姜瘟、地块需隔年轮种,导致了姜农四处漂泊找地种姜,足迹延伸至广东韶关、江西赣州等周边地区。
好产业,离不开好种子。为改变这一状况,袁军辉沉下心通过自学研修、与相关企业和专业人士交流咨询,探析研判脱毒姜种繁育的效应和前景,学习积累科技技能。后来,袁军辉查询到湘西农业科学研究院正致力开展脱毒姜种培育攻坚,并取得积极成效后,便兴冲冲地前往实地调研学习,达成开展科技攻关合作协议。近年来,汝城县积极加强与省市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组建了100多人的科技特派专家团,对生姜、辣椒、茶叶等产业开展科技攻关解题,这也为袁军辉培育脱毒姜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好姜种、好前景。如今,郴州市辰逸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担负了本土、省外和湘西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地的姜种繁育,还承接了广东红掌等植物脱毒种苗的繁育工作,业务范畴不断拓宽。
加工利用“吃干榨尽”
机器运转,机声轰轰,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区,经过分拣所剩的品相不好的姜品被“喂”进全自动智能流水生产线后,按照不同程序工艺,加工成姜粉、姜片等制品。
“我们把流向市场外的产品,收集消纳、综合利用,不断延链补链。”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朱万兵表示,通过“吃干榨尽”生姜,不仅提升附加值,还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应,获得各方一致认可。
在汝城,姜农过去采收鲜姜后,只顾分拣挑选达标产品上市售卖,品相不好的被广泛收纳转运至县里的垃圾集中处理场,但每车需500元的转运处理费,每年转运费超过30万元。如今,依托农业企业综合加工利用,这些姜品被悉数收集消纳,不仅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还减少了浪费。
其实,汝城县对小黄姜的综合利用早已做出积极探索。汝城小黄姜作为辣椒制品、美食佳肴的重要辅料,还打入了各地食品加工厂。“辛辣味浓的小黄姜,香辣味美的小辣椒,我们的辣椒制品香飘四海。”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树清介绍,加入小黄姜的系列辣椒制品,已成为御厨香、康师傅、老干妈等知名餐饮品牌的佐料,成为湘菜剁椒鱼头的优选,走上全国餐桌,也走向了海外市场。
“目前,我们只是缺乏加工生产姜制品的专业精深食品加工厂,相信未来会补上这一链。”展望前景,朱万兵满怀期待。
一张蓝图描绘“姜来”
夜幕降临,汝城县思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冷链集散中心内灯火通明,停放在装运发货区的各地货车,有序等着夜发晨至运往全国各地市场,办公室内则热闹非凡,其中就有前来探讨取经的朱清明。
今年43岁的朱清明是马桥梓洞村人,此前一直在东莞经营箱包和磨模具厂,干得风生水起。今年年初,受家乡湘商回归活动、优良创业环境、产业发展势头吸引,便毅然返乡创业,与人合伙创办冷链集散中心。
汝城思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威作为“90后”创业青年,过去一直在深圳从事电商产业,事业红火。2024年3月,他返乡成立公司,一期投资4000万元,建成可贮姜2万吨的3.5万立方米冷库,还健全清洗、分级分选、包装、集散等功能区块,冷链仓库投用前就早早预订一空。在做好自己事业之余,何威还热情做好传帮带,朱清明便是其中之一。
同耕一方土,共筑农业梦。从信息互通、理念相通,到协同配合、同向发力,汝城小黄姜产业园目前云集了6家规上农业企业,新生力量也在不断加盟汇集,集链成势、抱团发展之路愈发走深走实。
多年来,汝城县锚定“将一把小黄姜做成大产业链”的目标,聘请专业公司围绕政策供给、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等重点,描绘了中长期发展的规划蓝图。这张蓝图显示,小黄姜产业园坚持“科技驱动、绿色循环、三产融合”为核心,以构建集种植示范、冷链集散、精深加工、科研创新、农旅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为目标,以马桥镇为轴逐步发展蔓延至周边乡镇,推动小黄姜产业从“传统农业”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他们积聚而来,不是争抢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背后靠的是一张蓝图。”打开一张路径相通、企业相连的规划图纸,马桥镇党委书记陈贯周高兴地说,在这张蓝图的指引下,当地积极主动做好土地征拆、部门协调、纠纷调处、行政审批等服务,奋力把园区做大做强,携手共创美好“姜来”。
为让这张蓝图“变现”,汝城县将小黄姜产业园列为三大引擎标志性项目来加力发展,坚持在科技驱动和产业升级、绿色循环与低碳运维、品牌建设与市场驱动等方面久久为功,通过联合科技单位进行科创破题、定期调度排忧解难、高频次举办节会等“硬核”举措,助力产业链条不断延展,做强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