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 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城与乡,作为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十四五”期间,郴州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体系,牢牢锚定中心城区、县城与乡村三大战略支点,统筹实施“强中心城区”战略,扎实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面谱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一曲城与乡协奏共鸣、区域联动共进的交响乐,正在林邑大地激昂奏响。
县域经济质效双升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环节。
产业进阶的密码,藏在系统布局中。我市坚持“一县一策”,引导各地依托资源禀赋,走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汝城县、桂东县依托绿色生态,发展清洁能源与适宜产业;资兴市、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定位为专业功能县城,着重发展大数据、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氟化工等特色产业;安仁县定位为农产品主产区县,聚力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县域经济新版图,逐渐成形。2024年,我市5个县市区经济总量跻身400亿元方阵,5个县市财政收入跨入10亿元行列。
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关键在于构建均等可及的服务共享体系,消弭城乡的距离。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抓手,打通乡村出行、饮水、物流堵点,省级及以上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达到9个,今年有望实现全覆盖;“气化郴州”覆盖率从55%提升至64%;新建成12个城乡区域一体化供水工程,累计受益近120万人;光纤网络、公路、客运和快递实现乡村全覆盖。
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永兴县邮政快递企业在村组、果园设立184个收寄前哨站,开通广州、长沙及省外3条专线邮路,推动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嘉禾县在全省率先实施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这些点点滴滴的发展红利,让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变化。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
田野,寄托着乡愁,更孕育着希望。在郴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一场从保根基到提效益,再到换新颜的乡村变革正在发生。
11月6日,安仁县安平镇上街居委会的农户正抢抓时令,在“稻稻油”轮作的高标准农田里播撒油菜籽。上街居委会拥有1500亩高标准农田,水稻亩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并采用“稻烟轮作”和“稻稻油”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多收”。上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张英告诉记者:“‘稻稻油’轮作实行‘种粮大户+油菜基地+农户’的模式,‘稻烟轮作’实行‘种烟大户+烟叶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激活了农村土地、资本、人力等资源要素,既提高了粮油作物的生产能力,又推动百姓共富。”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我市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一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优化“菜篮子”供给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51个,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湘江源”蔬菜品牌授权数57个,居全省第一;全市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效总数达334个,农业正从“增产”转向“提质”。
农业产业升级,为乡村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能。我市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产业集群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7个,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扩能提质”行动,产业链不断延伸,效益持续提升。今年1月至9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362亿元,同比增长8.14%。
乡村之美,不仅在物阜民丰,更在景美人和。我市因地制宜推进“清洁、宜居、和美、共富”四类乡村建设,累计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省级美丽乡村111个、市级美丽乡村384个,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庭院经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推动乡村从“卖产品”向“卖风景”“卖体验”转型升级。
回望“十四五”,郴州在山水相依中织就了一幅城乡共进、产城互促、人和景明的壮丽图景。一座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现代之城,一片更有活力、更有韵味的诗意乡土,携手在融合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迈向更加开阔、更富希望的明天。
一审:朱 锐
二审:高柳枝
三审:罗 敏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