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074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7-08-11 00:00  【字体:  

湘农业提字〔2017〕18号A类
印遇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省大力推进生猪生态养殖的建议》收悉。经调查研究,并结合我省生态养猪业发展现状,现对您所提建议答复如下:

  湖南省2016年出栏生猪5920.9万头,排名全国第三位,既是生猪养殖业大省,也是生猪养殖粪污排放大省。既要保障生猪供给,也要保护生态环境,您提出“大力推进源头技术创新”的建议非常好。养殖业废弃物治理必须坚持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路子,源头减量化,这是事半功倍的治理措施,也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根本性措施。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废弃物随之大量产生,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加强我省养殖污染治理、建设生态型养殖业非常重要、十分迫切。这几年,生态养殖已成为加快我省生猪产业提质增效、健康稳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且我委在生猪生态养殖技术研发和模式推广等方面作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相继开展了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湘江干流畜禽规模养殖退出和洞庭湖畜禽规模养殖退养工作,在生猪养殖场项目审批和建设中将粪污治理设施设备建设作为重点内容,必须做到“三同时”,同时加快已有生猪养殖场的标准化改扩建。通过近几年的持续治污,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养殖产业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为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我委指导督促各市州和县市区完成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的“三区”划定工作,目前各县市区政府切实按照“三区”划分要求,组织对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户逐步退出,全面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同时,正组织专家加强调研,挖掘总结好经验、好典型向全省推广,全面推行种养平衡,实现生态养殖。由于养殖环境治理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理论上的瓶颈和措施上的制约,需要加大基础研究和理论创新,现代养殖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下一步,我委将组织大专院校及在湘科研单位开展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引进国内外生猪生态养殖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结合我省生猪生态养殖现状,进一步融合、集成和创新,突破关键环节技术,建立基础数据模型,形成切实可行的成套技术,扎实推进全省生猪生态养殖。

  健全体制机制是全面推进我省生猪生态养殖快速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委将根据您的建议,推动成立全省生态养殖推进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加快编制《湖南省生态养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技术路线和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国家政策,整合相关资金,加速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促进我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养殖进步。为加强项目管理,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和管理措施,严格项目审查、考核和监管,严格评价标准,建立专家评价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内容不偏,管理措施、技术路线可行,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最大化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和效能,为市场提供质量优良、安全可靠、数量充足、种类齐全、供给及时的畜禽产品。

  您提出“加大支持人才培养,加强技术推广与示范”的建议,非常符合当前我省生猪养殖发展实际。我委每年都会组织农民技能培训,将生猪养殖、人工授精技术等作为重点内容,培养新型技术型农民,有效提高养殖业主的饲养技术水平。2016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我们组织在洞庭湖区的岳阳县、赫山区和津市市开展养殖污染治理整县推进和畜牧业绿色发展试点县工作,在攸县、岳阳县开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工作。各试点县组织专家编制了规划和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3年建设目标和各部门职责,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引入先进的畜禽污染治理技术和设施,对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粪污治理水平和能力。基本形成了沼气发电上网、沼渣生产有机肥模式和种养平衡生态养殖模式、生物处理猪粪技术模式,初步建立了农牧结合示范区建设、组装集成沼气一体化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新机制,促进了养殖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感谢您一直来对全省畜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诚请您一如既往关注支持全省畜牧事业,继续呼吁全社会对畜牧业发展给予更高重视和更大支持。

                            

  湖南省农业委员会   

                             2017年8月2日     

  (联系单位: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联系电话:0731-89833319)

关于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0074号提案的答复

1056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