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0706号建议的答复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4-10-10 11:46  【字体:  

湘农业议字〔2024〕57号


李国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的建议》收悉,我厅会同省住建厅、省文旅厅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产品加工业达到新高度,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总产值达2.28万亿元。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2023年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1.51万亿元,目前已累计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80个。乡村休闲旅游走出新路子,全省休闲农业接待人次2.38亿人次,经营收入达535亿元。农村返乡创业工作展现新作为,2023年全省新增返乡创业主体29.89万个,新增返乡创业人员33.8万人,带动就业人数111.3万人,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同频共振格局初步形成,返乡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对于您提出的三点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引进和培育适合当地发展的绿色产业,促进多元化发展。我厅高度重视乡村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优势特色产业、休闲农业、返乡创业工作,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一是统筹多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引导、金融支持、社会投入作用,进一步构建完善产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以重大产业项目为主要抓手,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布局重大项目,以重大项目实施引领产业发展。2023年,新建湘南“供粤港澳”蔬菜、续建“湘九味”中药材、五彩湘茶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到位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新建10个、续建1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到位中央财政资金1.14亿元。今年,已争取湖南辣椒、洞庭湖小龙虾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我省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着力构建普惠金融和专项金融产品相结合的良好供给格局。2023年,我厅联合省财政厅等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农联〔2023〕89号),单个主体财政贷款年度最高贴息额度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担保费率由0.8%/年降至0.6%/年。重点支持柑橘、茶叶、油茶等农业产业保险。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财政贷款贴息力度,计划贷款贴息补贴额度达到6亿元。此外,今年我厅还与工行湖南省分行合作,开发并推出了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湖南农补e贷”金融产品,这是全国针对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开发的首个金融产品,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积极开展农业领域招商引资。2023年组织召开了中部(湖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会暨招商引资对接会,共对接成果54个(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11个),资金额度共计约113亿元。今年,我厅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重点开展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的招商引资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倍增行动,推动农产品加工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启动实施绿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倍增计划。省级对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对发展增速明显、排名靠前的企业给予适当奖补。鼓励支持市级、县级分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全省新增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00家以上。开展新一轮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新认定一批省级龙头企业。指导培育市级龙头企业,形成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梯队。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持续开展“千企帮千村”活动。建立涉农企业上市后备库,组织开展定向指导培训,推动涉农企业上市步伐。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对新建、改造升级加工生产线、加工设备、技术等,按投资原值给予一定补助。三是持续推进千亿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实现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着力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打造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2024年突出加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推进“洞庭香米”“早熟油菜”2个续建产业集群项目,抓好湖南辣椒、洞庭湖小龙虾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抓好续建与新建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四是持续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休闲农业+农业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优势地区拓展产业多种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休闲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工业休闲,打造观光休闲车间。大力挖掘并丰富休闲农业发展内涵,推进休闲农业与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农业研学教育与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继续以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为抓手,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4年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个左右。积极遴选推荐国家三星级以上农庄20家左右。按照农业农村部“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四季推介活动要求,组织推介或提质改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10条以上。五是持续推进农村返乡创业工作。落实好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大力开展双创主体培育行动,引导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和市场信息的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在农村创新创业,全省力争2024年新增20万个以上返乡创业主体。联合开展农村双创带头人示范培训和“三农干部”走出去培训,培育乡村产业发展生力军。继续组织全省农村创业典型县评选推介活动,举办以“乡村追梦人,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全省农村创业大赛,打造农村双创重点展示品牌,继续开展“乡村追梦人”三湘行采访活动,全方位宣传推介一批返乡创业典型,进一步营造返乡创业氛围。

二、关于挖掘乡村老字号、非遗文化,建好乡村博物馆。省住建厅高度重视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乡村建设工匠培育管理。一是组织起草了《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条例》,拟申请纳入省人大立法计划,编制了《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2015-2030)》《湖南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技术导引》等指导性文件,省级层面召开十余次技术指导会议,有序推进各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行挂牌保护,严格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湖南传统村落档案,摸清传统村落家底,并实行统一的挂牌保护制度。二是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已上线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10个。盘活现有资源,将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资源,通过精心设计、修缮提升、强化功能,转化成为传习所、村史馆、非遗工坊、传承基地等,多样化展示传统技艺和民俗风情。促进文旅融合,依托传统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实行“传统村落+”模式,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特色打造,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传统村落+农业产业、传统村落+农耕文化体验、传统村落+康养、传统村落+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强自我造血能力。三是会同省总工会、省人社厅开展“送教下乡”“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培育工作,2023年下达资金500万元,在全省免费开展100个培训班次,全省在有效期内的乡村建设工匠4.8万名,在此基础上,推荐2名传统建筑领域工匠获评国家乡村工匠名师。下一步,住建厅将继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开展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不断完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挖掘历史文化基因。与此同时,继续强化乡村建设工匠培育管理,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省文旅厅认真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构建了“1+13+N”上下联动举办旅发大会的模式,各地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旅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文旅厅先后研究制定《湖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0年)》《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方案》,出台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等。支持乡村旅游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形成相关部门分工指导、协调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推动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2023年,创建“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41家,创建4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如依托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依托湘绣的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依托土家族织锦技艺的张家界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湘西苗绣的湘西山谷居民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下一步,文旅厅将协同省直有关部门,坚持统筹推进,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各项政策文件落地见效;扎实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丰富乡村旅游服务供给,推动全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全省利用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中的宗祠、戏台、书院、文庙、鼓楼、特色产业见证物等,力争五年内建设开放100个乡村博物馆,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持续开展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创建,鼓励以乡村博物馆为载体开展研学活动,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关于加快建立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考核机制。近些年来,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牵头组织开展了对市县党委与政府及相关省直单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2023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2023年度市县党委与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及省直部门(中央驻湘单位)责任制考核工作方案》。一是明确了组织领导,考核工作由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委农办、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明确了考核对象,即14个市州党委和政府,127个县市区党委和政府,42个省直部门。三是明确了考核内容,对市县考核主要包括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四是明确了考核步骤。五是明确了结果运用,考核总体情况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各市州、县市区和省直部门通报,考核结果纳入市州绩效考核,对考核评定为“好”等次的市州、县市区,在分配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等有关资金时予以倾斜。对考核评定为“差”等次或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约谈、督促整改。考核结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抄送组织部门,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下一步,将根据中央对各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具体安排部署,拟出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与考核方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5月20日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0706号建议的答复

334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