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0110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省委会: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110号提案《以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熨平“猪周期”的建议》收悉。根据所提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创新生猪全产业链模式,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在以肉类加工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方面,我省把肉类加工作为延伸生猪产业链条、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全省现有生猪屠宰企业347家,去年规模以上屠宰生猪2306万头,排全国第4位。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成功创建了中南地区肉类加工示范区。在支持龙头企业延链补链方面,先后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支持大型生猪生产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建设,促进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省有21家国家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79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主板上市企业,引进23家省外大型龙头企业来湘投资生猪产业。有5家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达到100万头以上,其中唐人神集团、新五丰位列全国生猪养殖企业20强。全省前20强头部企业的生猪出栏量占全省生猪出栏量的25%。在发展新型业态方面,坚持抓大不放小,支持大型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公司+农户”方式,带动发展中小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全省前10强养殖企业共有代养户2562户,其中温氏就达1083户。“公司+基地”“公司+农户”已成为我省大型养殖企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二、关于建立更为前瞻、科学的综合预警机制,提升逆周期调控能力。2021年,我省出台了《湖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今年4月对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方案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指标,确定“能繁母猪存栏345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1万个”的目标任务,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分级压实责任,建立不同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完善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同时,及时发布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信息,向各市州反馈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月度指标数据变化情况。强化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形势会商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视情况启动相应政策措施,在生猪价格出现急涨急跌、生产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等情况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养殖户调整养殖结构,均衡生猪市场供应。
三、关于聚焦种源、疾控、环保关键环节,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在优质种源培育方面,设立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畜禽种业分中心。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协议,共建以种猪生产为重点的全国畜禽种源核心基地。率先全国开展生猪联合育种,育种水平全国领先。目前,全省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8个,现代农业集团、佳和农牧、湘村高科、华智生物、舜华鸭业等5家企业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有原种猪场21个、一级扩繁场87个,种猪企业数量跃居全国首位,种猪生产性能和供应能力显著增强,畜禽种业产值达310亿元。培育的湘村黑猪、湘沙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规模猪场的能繁母猪PSY值由2013年的14头提高到25头,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头。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方面,2022年我厅与省委编办联合出台《湖南省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要求,对基层机构的人员数量、技术能力、经费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强制免疫、监测排查、清洗消毒、应急处置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完善了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动物检疫监管、畜禽调运监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措施。在优化养殖粪污治理方式方面,2017年以来全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支持,在114个县实施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2.3万个规模养殖场配套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建成第三方畜禽粪污处理机构640家。22个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3%以上,高于国家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99.6%,高于国家规定要求。
四、关于强化财政金融保险政策支持的长效性,提升政策保障效能。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生猪产业发展。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我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通知》,2023年出台《湖南省稳定生猪生产做强生猪产业的十条措施》,联合省农业银行联合出台《湖南省金融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稳定养殖用地、环评、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在财政支持方面,重点支持了粮改饲、生猪良种补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试点等项目;实施了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实施强制扑杀销毁和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重大农业项目对生猪产业给予了支持。在金融支持方面。创新信贷方式,积极推进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去年全省生猪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银行申请农业生产经营贷款,按照不超过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50%进行贴息;担保贷款的,湖南农担给予低费率担保,财政给予湖南农担担保费补助。在保险支持方面,在全面实施生猪养殖保险的同时,在部分生猪调出大县启动开展生猪“保险+期货”试点。目前该项政策已基本覆盖所有生猪调出大县,形成了生猪价格指数、生猪饲料成本两大类“保险+期货”产品体系,可有效对冲生猪价格下跌或饲料成本上涨两类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推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生猪产业。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生猪产能调控。稳定养殖用地、环保、金融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监测预警,稳定生猪生产,确保全省能繁母猪稳定在345万头左右、规模养殖场稳定在1万个以上,年出栏生猪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二是大力推进设施化智能化养殖。以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现代生猪养殖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省种猪性能测定站为重点,推动大型企业养殖全程机械化和自动化。三是提升生猪屠宰加工能力。组织实施生猪屠宰加工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长株潭精深肉类加工基地、洞庭湖区肉类外销基地、湘南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肉品供应基地。四是严格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抓实强制免疫,强化监督管理,推进净化无疫。以大型养殖企业、种畜禽场、跨省外销大型养殖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无疫小区和疫病净化场创建。五是狠抓绿色生态养殖。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涉农资金,支持完善处理设施,推进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六是支持种业创新。鼓励核心育种企业、科研机构加强科研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配套系和新品系。开展瘦肉型猪核心种源自主选育,提高生猪核心种源生产性能和自主供种能力。
衷心感谢民盟省委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