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36号提案的答复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4-12-03 15:21  【字体:  

蔡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农产品流通平台不完善”和“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问题

为解决我省部分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等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商业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扩大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积极推动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2022—2023年,我省共争取中央财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资金3.353亿元,带动社会总投资约60亿元,全省共新建或升级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81个,乡镇商贸中心306个,县城物流配送中心132个,农贸市场542个,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2023年,省供销社投入商业流通发展专项资金2160万元,支持培育雨湖区、攸县、平江县、衡南县、洞口县、慈利县、永兴县、双牌县等8个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项目,逐步建设县有集采集配中心、乡有综合服务店、村有综合服务点的三级物流体系。二是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工作。2015—2023年,累计争取中央财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资金13.95亿元,推进72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72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72个、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和物流配送点6445个,培育电商企业1.7万家,新增个人网商6.5万个,县域物流共同配送率超过32.88%,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7.78%,带动创业和就业88万余人。三是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有效链接“832平台”并大力推进湖南“乡村振兴馆”等平台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2023年以来“832平台”累计销售湖南农产品5.21亿元,省“乡村振兴馆”平台累计销售额6.05亿元。2023年以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湘品进京”“湘品入沪”“湘品入湾”、中部农博会等农产品展销对接活动,实现农产品销售总额超过50亿元,有力推动了“湘品出湘”。

二、关于“农产品安全问题难以保障”问题

为保障农产品安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强化制度约束。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衔接工作的通知》(湘农联〔2023〕70号)、《关于进一步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的通知》(湘市监办发〔2022〕81号)、《关于进一步强化畜类产品监管的通知》(湘市监办发〔2022〕131号)等文件,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销售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强化抽检监测。每年制定全省食品安全抽检计划,持续加大食用农产品的抽检监测力度,发现问题依法严格处置。去年9月,省直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抽查行动,到长沙市海吉星、红星、水渡河等大型批发市场检查食用农产品入场查验情况、承诺达标合格证流通情况。2023年,全国四级监督抽检我省生产经营的食用农产品140691批次,不合格6114批次,不合格率为4.35%。三是强化专项整治。2021年6月—2024年6月,省农业农村厅等七部门在全省开展了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针对我省监测中问题最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两大类问题,即禁限用药物违法使用和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加大对11个品种的治理,包括“三棵菜”,即豇豆、韭菜、芹菜;“一枚蛋”即鸡蛋;“一只鸡”即乌鸡;“两块肉”即肉牛肉羊的“瘦肉精”问题;“四条鱼”,即大口黑鲈、乌鳢、鳊鱼、大黄鱼,采取“一个问题品种、一张整治清单、一套攻坚方案、一批管控措施”的整治模式,靶向发力、全程治理,切实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三、关于“完善农产品流通平台”的建议

一是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省积极推动电商平台下沉县市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供需对接,美团在益阳南县上线小龙虾优惠券助力水产品上行,湖南首个“盒马村”—湘西十八洞乡鸽养殖标准示范基地正式落地,兴盛优选上线“乡村振兴馆”,全国首家邮乐直播产业基地落户长沙并开播,京东超市联合十八洞村上线首家村级特产馆。我们还首次联合直播电商龙头平台抖音电商开展“山货上头条—风味湖南”数字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为300余家企业和600余名电商从业人员开展公益直播电商运营培训,活动期间销售湖南农特产品517万单。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县域商业领跑县,发展助农直播电商,推广村播、店播、溯源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与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激发供应链生机活力。二是培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我省着力构建了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片区公用品牌、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的梯次发展格局,“五彩湘茶”“湘江源”蔬菜等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品质不断提升,涌现出南县稻虾米、保靖黄金茶等47个特色优质的片区公用品牌,先后创建了湘南柑橘、优质湘猪、洞庭香米等7个产业集群品牌,有力促进了“湘品出湘”。联合中国电商乡村振兴联盟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培训帮扶,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包装设计,2023年全省1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社参加培训,有21家企业签署有机产品认证帮扶协议,9家企业签署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帮扶协议。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品牌强农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铸品牌、以市场强品牌、以文化塑品牌,聚焦“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优化片区公用品牌产业布局,把特色做优、把优势做强;强化集群发展,规划布局产业集群品牌优势特色产业核心产区,着力推进产业集群项目。三是拓展农产品销路。今年5月16日—17日,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中心区共同举办了“湘品入湾”—粤港澳大湾区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品牌推介活动。活动现场签约突破5.59亿元,其中省农科集团与华润万家达成5亿元湖南农产品供应链协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水平组织好我省农业企业参与中部农博会等各类展销会,用好“832平台”“乡村振兴馆”等线上平台,加快建设“巧供网”数字供销平台,助力农产品线上线下产销对接全面开花。四是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扎实建设我省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依托供销合作社农副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主体,配备农产品分级、加工、仓储、包装、冷链等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增强农产品错峰上市和商品化处理能力。

四、关于“加快完善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的建议

仓储方面,主要是推进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0—2023年,我省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7.41亿元,省财政安排我省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1.23亿元,用于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383个,新增库容478万立方米,新增冷藏能力92万吨,全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升至34%,鲜活农产品损腐率下降到10.8%,补齐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短板。我们注重发挥不同类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比如,多个同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联建冷藏设施,涉农龙头企业牵头、出资入股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冷藏保鲜设施项目等模式。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增加到2.4亿元,我们将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集中开展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激活鲜活农产品末端冷链微循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串点成线。

运输方面,主要是提高农村物流共同配送能力。2022—2023年,全省共计新增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库容22.33万立方米;新增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多温区)34.23万立方米,低温配送中心库61.35万立方米,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库容72.96万立方米,冷藏车400余辆,有效提升了我省农产品流通企业低温分拣加工、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冷链销售等能力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流通能力建设、提高冷链物流重点干支线配送效率、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冷链环境为重点,强化“长株潭”经济圈冷链集散能力,提高湘南、环洞庭湖、大湘西地区冷链流通效率,完善覆盖农产品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同时,支持邮政公司、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快递企业联盟发展,根据实际需要升级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快递物流站点、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和邮政快递网络,完善各类设施设备,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销售方面,主要是推动“湘品出湘”。去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7%、达2.3万亿元,蔬菜出口突破100亿元、出口量居全国第2位,国家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7个。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中部崛起大战略,深化湘琼农业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做好对非经贸合作大文章,精心组织“湘品出湘”系列活动,推动湖南优质的农副产品走向世界,高水平推进农业领域对内对外“两个开放”,加快湖南农业“走出去”步伐。同时,省商务厅结合我省优势农产品发展特色,加大外贸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推动园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助推特色优势农产品外贸主体倍增,推动我省特色农业产贸融合发展。省供销社把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发挥流通服务优势,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建设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同时创新产销对接方式,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多渠道拓展农产品销售。

无形市场方面,主要是开展“数商兴农”专项行动。注重培育与发展“数商兴农”示范县,逐步在全省形成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电商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集聚区,为推动全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强化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农村电商企业队伍,积极发展“互联网+”模式,引导传统农贸批发市场、商贸流通企业等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创新湖南生鲜农产品流通方式,快速发展以本地生活化为依托的生鲜电商平台。梳理一批重点涉农电商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培育,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数字商务企业。

五、关于“统一收购标准,做好农产品溯源”的建议。

目前,我国大宗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产品,都有国家收购等级标准,商业收购由于目标不一致,一般由收购者按平等自愿原则自主制定。近年来,本着“阳光农安、智慧监管”的理念,在农业农村部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建设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湖南省应用系统,全省已有2万多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系统管理,在系统中展示自身的基本情况、资质认证、质量控制体系和主要产品,记录生产情况和投入品使用管理情况,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开具并随农产品流转承诺达标合格证(包括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代码),原则上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都应查验留存并流转该合格证,消费者可直接查验或扫码查验产品生产者的基本情况、产品生产情况、投入品使用、农事操作、检测等情况,有条件的生产主体还提供了生产现场图片和实时视频监控,基本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同时,省市场监管局也大力推进“放心肉”智慧监管平台应用,建立了畜禽产品从屠宰检疫到市场销售监管衔接和全链条信息追溯机制。当前,长沙市、张家界市已成功推广应用,邵阳等市州正积极推进平台应用准备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提案的建议,一方面,进一步推广已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抓好相关制度机制的落实落地,做好农产品溯源工作。另一方面,继续深化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食用农产品经营者进一步落实进货查验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开展抽检工作,落实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坚决打击违法行为,引导各方参与监督,形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7日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836号提案的答复

3351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