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湖南省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
湘农办发〔2025〕42号
各市州、相关项目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2025年湖南省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5年5月23日
2025年湖南省科学施肥增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湖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重点
贯彻落实《湖南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以服务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为重点,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省粮油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产区遴选14个县市区开展“三新”(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模式推广。同时,持续开展肥效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按照“精、调、改、替、管”技术路径,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增效。2025年,建成14个“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完成480个肥效田间试验和1400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等基础支撑工作,确保全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稳中有降,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统筹协调“增产施肥、经济施肥和生态施肥”,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种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任务安排见附件1、2)。
(一)建设一批“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按照县级自主申报、市级择优等额推荐、省级集中审查后报厅党组研究审定的程序,建设14个“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其中水稻10个,其他粮油和经济作物4个。每个粮油作物“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集中连片创建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每个经济作物“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集中连片创建3个以上千亩方,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要以目标作物为重点,兼顾其他主栽作物,优先选择种植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主体等落实千亩方、万亩片任务。
(二)深化“三新”集成模式推广。“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要根据作物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施肥习惯等,结合有关科学施肥推荐系统,因地制宜确定“三新”集成模式和施肥方案。聚焦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作物,开展“三新”集成配套。水稻重点推广“专用配方肥+侧深施肥”“精准配方+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等模式,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期营养诊断精准追肥;玉米重点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专用配方肥+无人机追肥专用配方肥+增苗减氮+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后期“一喷三防”“一喷多促”,适量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油菜重点推广“种肥同播+专用配方肥”“氮肥定额+专用配方肥+增施有机肥”等模式,后期无人机追肥(叶面喷肥);大豆重点推广根瘤菌菌剂接种技术;果茶园和蔬菜重点推广“测土配方+营养诊断+水肥一体化”“有机肥+配方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施+无人机叶面喷肥”等技术模式,鼓励果园生草、种植绿肥。
(三)做好肥效田间试验。各地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代表性田块,分作物分阶段布设肥料利用率试验、“3414”试验、“2+X”试验、校正试验、“三新”技术试验、有机肥试验、中微量元素肥料、新型肥料试验等田间试验480个,其中包含提前下达的67个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详见《2025年水稻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各地可委托相关科研教学或相应资质单位(具有2名以上农艺师)承担部分田间试验任务。有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县市区,在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还需认真做好该监测点的定位肥效田间试验。各试验承担单位要强化田间试验点日常管理,规范开展取样、分析、测产等工作,相关试验数据及时填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系统。
(四)完成化肥利用率测算工作。综合考虑本行政区域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及分布、种植制度、地力水平等因素,合理布局、科学选点,重点做好水稻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推动化肥利用率测算规范化。各县市区要加强肥料施用、田间管理、样品采集、测产分析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保证田间试验质量。严把数据质量关,在全面汇总、逐项审核的基础上,及时报送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数据,确保省级测算工作按时完成。
(五)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综合考虑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兼顾小农户等种植主体,科学合理安排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位,完成1400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创新数据采集方式,通过“肥情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见附件4),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种类、施肥方式等情况,形成施肥情况专题报告。
(六)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监测等数据开发应用,完善县域养分数据库。各县市区在完成肥效田间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土壤墒情、肥料供需及门市肥料信息采集等科学施肥增效其他相关基础工作,不断更新施肥参数,优化农作物施肥方案。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专家系统,以县为单位制定发布县域主要农作物肥料配方和推荐施肥方案,引导农企对接,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开展科学施肥宣传培训,确保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洞庭湖区以及“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稳定在95%以上。
(七)推进智能化信息化施肥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收集整理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持续更新县域养分数据库,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推动应用“田间道”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和NE养分专家系统(二维码见附件4),生成本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通过短视频、直播授课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解读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指导科学选肥用肥。大力发展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鼓励开展整村整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加快探索批量化高效分析测试和无人机诊断变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应用,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
(八)强化科学施肥成效评价。全面总结测土配方施肥二十年工作历程、技术进步、推广经验、应用成效,深入总结“十四五”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进展,科学评估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效率的贡献,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肥料效果监测评价,结合“三新”集成模式推广千亩方、万亩片,监测土壤养分、施肥效果、产量水平变化,用可靠数据评价科学施肥成效。
二、项目管理
(一)严格组织落实。省级加强统筹协调,分解任务目标,制定省级实施方案,规范遴选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承担“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创建任务,指导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级做好辖区内集成配套推进县遴选推荐和督促指导。承担“三新”集成配套推进任务的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区域、实施主体、技术模式等,细化补贴标准,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省级实施方案通过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报种植业管理司审核备案,“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审核备案。
(二)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三新”千亩方万亩片创建、大豆根瘤菌菌剂接种、试验监测、数据分析应用、营养诊断、宣传培训等。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三新”技术集成模式推广所必需的新型肥料、服务作业等进行适当补贴,不得用于购置施肥用农业机械。其中机械深施肥(包括水稻侧深施肥)作业补贴不超过40元/亩;无人机叶面喷施肥作业补贴不超过10元/亩;无人机撒施肥作业补贴不超过20元/亩;种肥同播作业补贴不超过40元/亩;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补贴不超过肥料成本的20%。获项目补贴的有关肥料须取得肥料登记证或备案号。
(三)加强数据管理。各地要及时填报土壤测试化验、田间试验监测、农户施肥调查数据,加强数据逐级审核,重点审核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强化数据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应用功能。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要求,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将科学施肥相关数据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四)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一季一调度”制度,及时调度、报送项目执行进度和实施成效。建立责任明确、主体积极、多方参与、监管有效的工作机制,适时开展调研指导。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手段,督促各地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及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中填报进展情况,同时做好项目信息公示公开。
三、有关要求
各市州农业农村部门要在每季度末将所辖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总后上报省农业农村厅。“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请于5月28日前报送项目实施方案。全省各县市区于12月1日前报送施肥情况专题报告、项目年度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
联系人: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梁思婕,0731-82561211,feiliaoke@163.com。
附件:1.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任务安排表
2.2025年“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实施名单
3.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项目专家指导组名单
4.肥情监测通、“田间道”微信小程序、NE推荐施肥专家系统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