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5-08-05 09:31  【字体:  

湘农办函〔2025〕46号


各市州、相关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中央财政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资金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给予支持。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25〕10号),以及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我省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职能,打造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农技推广队伍,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全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省级推介发布一批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每个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集成组装综合技术方案,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300场(次)以上的推广活动,全年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有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强化产、学、研、推多部门协作,总结农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2套,不断完善多元农技推广体制机制。持续增强试验示范引导,打造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77个,培育农民技术员7760名,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组织8461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包括农技推广骨干人才770名),组织900名以上农技人员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包括基层兽医队伍学历提升人员300名,具体由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集中组织),稳步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招募特聘动物防疫员1196名,优化特聘农技员聘任管理。继续组织开展“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组织项目县做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的信息填报,强化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与管理。

二、重点任务

(一)科技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2025年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暨科技包县工作手册》要求,在各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组织开展“科技包县”服务工作,实行“一县一团”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一县一策”制定综合技术方案、“一县一基地”加强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其他项目县至少建设1个粮油作物技术示范基地,强化科技在促进单产提升中的主导作用。

(二)加强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联合省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支持保靖县、赫山区、浏阳市分别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农业大学继续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鼓励以“揭榜挂帅”方式联合开展农技服务。支持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建设。紧密联合各类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特聘农技员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三)强化先进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省厅组织推介发布省级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各项目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国家及我省发布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组装集成综合技术方案,组织开展示范推广,全年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在醴陵市及鼎城区持续打造2个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基地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集成示范的品种、技术和实施措施,每个基地开展观摩交流活动不少于3次,直接联系农户不少于20个。各项目县原则上至少建设1个粮油作物技术示范基地(其中42个单产提升示范基地、22个品种丰产性展示基地均属于该基地建设范畴)。全省共建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77个,其中种植业193个、养殖业43个、农机41个。各基地试验示范综合技术方案及本区域内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关键农时组织种植及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小农户等,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培训等活动。示范基地统一树立“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识牌。对今年遴选推荐至农业农村部的16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各地要给予重点倾斜支持。

(四)深入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紧紧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求,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监测预防、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服务,切实履行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夯实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每名基层农技员定向包联至少1个行政村,联系2-3名生产大户或农民技术员,在关键农时开展现场教学、示范操作,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等资料。培育农民技术员7760名,项目县要实行建档管理,提升其产业发展效益,不断扩大其示范带动效应。开展豇豆等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推广试点。

(五)持续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考评制度及奖惩制度,确保公益性服务到位。鼓励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服务评价,进一步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优化完善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规范特聘农技员管理;粮食主产区和脱贫地区每个农业乡镇可招募1名特聘农技员;每个生猪大县可招募不超过20名特聘动物防疫员,全省共招募1196名;探索将沼气工纳入特聘农技员范畴;各招募县要完善特聘农技员招募办法、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六)提升农技人员能力素质。继续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工作。组织开展农技推广部门管理人员培训,重点讲解管理政策、发展思路及典型案例。强化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建立骨干人才库,制定专门计划,委托开展连续不少于5天脱产业务培训,重点提升重大技术应用能力。各项目县按照培训任务,制定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多地联合培训等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知识更新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重点提升实操能力;各地可自行组织培训或委托开展培训,培训机构遴选需严格按照当地相关规定执行;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开展培训满意度调查及发放培训证书。

(七)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按照我厅《2025年湖南省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工作方案》要求,在辰溪、溆浦、慈利、桑植、涟源、新化、资兴、宜章、石门、桃源等10个县市建立转基因玉米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每个县基地总面积300亩,将抗虫耐除草剂品种与密植、水肥一体化等高产栽培技术结合,加强技术观摩培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技术示范、培训及服务,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扩面提速,充分发挥其减损增产、提质增效的技术优势。对承担全省转基因玉米现场观摩会的县给予一定补助资金。

(八)强化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继续做好“农技大课堂”网络平台课程录制与推送,重点在安乡、石门、汨罗、靖州、慈利、祁东、双峰、苏仙、邵东、辰溪1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微视频农技推广服务,在汨罗、靖州、邵东建“三农”直播试点基地。支持项目县应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培养一批农技微视频创作者,在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严格督促项目县依据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于11月20日前按要求填报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实施。各项目县农业农村局要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多元化食物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开展农业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的重要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统筹协调,按照省级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切实抓好落实。要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推动项目与有关政策衔接配套。要定期调度项目实施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困难,有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二)规范资金使用。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农民技术员培育、特聘农技员服务及其他工作等5个方面。示范基地建设主要用于示范种植农资投入、土地租赁及整理、田间(塘口、场区)管理费用、小型农机具购置、农机具租赁、产品检验检测费、基地实训费、测产验收费、基地标牌费、技术资料费等。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学历提升、知识更新培训等相关费用。农民技术员培育主要用于农民技术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示范及带动农户所需物资投入等相关费用。特聘农技员服务的标准由项目县结合产业需求自行确定。其他工作主要用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资料印刷、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开展服务评价及项目绩效评价等相关费用。

(三)加强项目管理。省厅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9〕48号)要求,建立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各项目县要利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及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资金项目监管平台,做好项目资金执行、绩效目标上报等工作。要规范资金管理,严禁挪用、拖欠项目资金。要认真挖掘和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性做法和典型经验,积极报送和加强宣传。

各项目县于8月25日前将实施方案、11月20日前将项目绩效评估报告报送厅科技教育处及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期间按要求做好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上报。2个标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于9月20日前报送进展情况、11月20日前报送总结材料。

附件:1.2025年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表

      2.2025年湖南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3.2025年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标牌模板

      4.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湖南省遴选推荐名单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2025年7月31日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

3376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