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绿色高效生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25-11-05 16:01  【字体:  

一、产品性能特征

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蔬菜栽培。产品可腌制、加工、入药等,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被古人称之为“蔬中拂土”。

二、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性好、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

三、土壤条件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

四、种姜处理

1.晒种

播种前30天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晾晒2~3天,直至姜种外皮干燥发白。若中午阳光强烈,可用遮阳网或篷布等遮阴。晒姜后,将姜种放置垫有稻草的箩筐内,保温保湿催芽,幼芽长至1cm左右即可播种。

2.选种

播种时选择形状扁平、颜色好、肉质新鲜、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健康姜种。

3.掰姜种

把姜种掰成小块,每块留1~2个壮芽,剔出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变褐的姜块。

4.消毒

将掰好的姜种用1:1的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1500倍液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图1消毒


五、大田准备

1.整地施肥

播种前半月,每亩撒施生石灰70~80kg,结合土壤深耕施入商品有机肥500kg,播种时,每亩沟施三元复合肥(N:P2O3:K2O=15-15-15)80kg、菜枯100kg。


图2整地施肥


2.开沟做畦

开好畦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雨停田干。采用深沟高畦栽培,畦宽1.8m、畦高30cm,围沟宽30cm、深50~60cm,每畦均匀纵开种植沟3条。

六、播种

4月选择晴暖天气播种。播种时姜种按株距15~20cm逐一排放于种植沟内一侧,姜芽统一朝向一侧,覆土4~5cm。加盖地膜,待姜芽2/3出土时揭膜。如以采收仔姜为主,种植密度可适当密植,每亩保苗8000株左右。


图3播种


七、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中耕2~3次,生长前期深中耕、薄培土,后期浅中耕、厚培土,避免姜块露出地面。


图4中耕培土

2.搭遮阳网

盛夏高温强光季节,搭高约1.6m左右的平架,覆盖透光率60%~70%的黑色遮阳网。初秋天气转凉、光照度减弱时,撤去遮阳网。


图5搭遮阳网


3.施肥管理

苗高30c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用0.5%~1%尿素10kg浇施。植株4~5个分支数时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撒施三元复合肥(N:P2O3:K2O=15-15-15)20-25kg。根据田间长势,用三元复合肥进行第三次追肥。

4.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透底水。幼苗生长前期,以浇小水为主,干湿相间;旺盛生长时期,保持土壤湿润,地表不见干,采收前减少浇水。雨水较多时,及时清沟排水。

5.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姜瘟病、茎基腐病、根结线虫病、斑点病、炭疽病。

主要虫害:姜螟、姜蛆。

(1)姜瘟病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主要危害姜块和地上茎。初期,姜块表面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逐渐软化腐烂;中期,病部渗出灰白色黏液,散发恶臭(区别于真菌性腐烂的无臭味)。后期,姜块完全腐烂,植株叶片萎蔫枯死。


图6姜瘟病


综合防控措施:轮作(与水稻、十字花科等作物轮作3年以上)。选用无病种姜,播种前用30%氧化铜800倍液浸种。高垄栽培,避免田间积水。施用枯草芽孢杆菌、EM菌改良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应用70%噁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中生菌素或春雷霉素800倍液复配磷酸二氢钾,或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每株姜用200~300毫升液顺茎基部均匀喷淋灌根,每次用药间隔15天,连续灌根3次。

(2)茎基腐病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主要危害生姜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和根系。初期,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叶片从下往上逐渐黄化;中期,病斑扩大,茎基部腐烂变软,植株易倒伏,根系变褐坏死;后期,整株萎蔫枯死,地下姜块腐烂,严重时全田发病。


图7茎基腐病


综合防控措施:与水稻、玉米等非寄主作物轮作3年以上;播种前深翻晒土,或使用石灰氮消毒;高垄栽培,改善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选用健康种,播种前用多菌灵或咯菌腈浸种消毒。施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改良土壤。播种时每亩可用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毫升或3%精甲·咯菌腈·嘧菌酯悬浮剂40毫升兑水15kg喷洒姜种,还可用1%精甲·噁霉灵颗粒剂3000-5000克/亩播种时撒施于播种行内,然后覆土。间隔60天再用上述药剂灌根1次。

(3)根结线虫病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主要危害生姜根系及地下姜块。发病时,根系形成大小不一的瘤状根结(虫瘿),严重时根系肿胀、扭曲;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萎蔫,生长迟缓,类似缺肥缺水状;受害姜块表面凹凸不平,出现褐色坏死斑,影响品质和储存性。


图8根结线虫病


综合防控措施:与水稻、玉米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深翻晒垡,夏季高温期深翻土壤,覆膜焖棚(40℃以上持续15天可杀灭大部分线虫);选用抗病品种,部分生姜品种对线虫有一定抗性。施用淡紫拟青霉、厚孢轮枝菌等生防菌剂;种植万寿菊、芥菜等诱抗植物,减少线虫基数。发病初期可采用1.8%~2.0%的阿维菌素1000倍灌根。

(4)斑点病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可蔓延至叶鞘。初期,叶片出现黄绿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期,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连片,叶片枯黄早衰,严重时整株叶片干枯死亡。


图9斑点病


综合防控措施:选用无病种姜,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及时清除病叶,减少菌源。喷施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等生物制剂。发病初期选用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交替用药,7~10天喷施1次,连续2~3次。

(5)炭疽病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严重时侵染茎秆。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病斑上产生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叶片卷曲枯死,茎部产生褐色凹陷病斑,导致植株倒伏。


图10炭疽病


综合防控措施:选用无病种姜,播种前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叶,减少菌源。喷施枯草芽孢杆菌或井冈霉素。发病初期每亩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30毫升或25%嘧菌酯悬浮剂40~60毫升,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6)姜螟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幼虫蛀食茎秆、叶鞘和新生姜芽。发生时,茎秆出现蛀孔和褐色排泄物,受害植株出现“枯心苗”(生长点被蛀食),茎秆易折断,导致水分养分运输中断,虫道内可见幼虫及虫粪。


图11姜螟


综合防控措施:清除田间残株,减少越冬虫源;人工摘除卵块和受害茎秆;与非寄主作物(如水稻)轮作。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每2~3亩1盏);性诱剂诱捕(每亩3~5个诱捕器)。释放赤眼蜂(每亩1万头,卵期释放);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100亿孢子/克,500倍液)。卵孵化盛期至幼虫钻蛀前可用5%甲维盐乳油3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重点喷施心叶和茎基部。

(7)姜蛆

危害特征及典型性状:幼虫蛀食姜块、根茎和嫩芽。发生时,姜块表面出现蛀孔和褐色隧道,受害姜块腐烂变臭,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严重时整株枯死。


图12姜蛆


综合防控措施:播种前深翻晒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亩20~30块);糖醋液诱杀(红糖:醋:酒:水=1:4:1:16)。施用昆虫病原线虫(如斯氏线虫);喷施白僵菌制剂。用5%辛硫磷颗粒剂(3kg/亩)进行土壤处理;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灌根防治。

八、仔姜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8月上旬~9月下旬就可开始进行仔姜(嫩姜)的采收。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老姜。

(省蔬菜专家指导组供稿)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

生姜绿色高效生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3384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