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绿色高效生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品种;其中塑料大棚栽培宜选用果实生长速度快、长势中等、高产、耐寒性强的早、中熟的品种;露地栽培多选用抗病性强的中晚熟品种进行全年栽培。
二、适期播种
1.苗前处理
温汤烫种:种子先用水浸胀,沥干水后52~55℃的热水浸种15分钟。
药剂消毒:温水预浸种子4~5小时,再用1%硫酸铜,或0.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5分钟;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分钟可防治辣椒病毒病;1000mg/kg农用链霉素液浸种30分钟可防治疮痂病、青枯病。药剂浸种后,需用清水将种子完全冲洗干净,才能催芽或直接播种。
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晾晒1~2天,避免直晒。
播种:大苗越冬,一般在10月中、下旬播种;电热线加温育苗一般在12月至2月播种;小拱棚育苗一般在3月。秋季一般7月中下旬播种。采用穴盘基质育苗。一亩大田辣椒用种量20g左右,保温保湿。
2.苗期管理
出苗期:温度要求较高,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18~23℃适宜,保持苗床湿润;
破心期:出苗至真叶展开,控温、控湿,防徒长,白天18~20℃,晚上14~16℃;
幼苗生长期:边“促”边“控”,保证小苗在适温、不控水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白天温度20~23℃,夜晚13~15℃;
炼苗期:降温、控湿,逐步降温至白天15~20℃,夜间5~10℃。逐步加大通风量,使幼苗处于一种与定植地相一致的环境下。
三、整地与基肥施用
耕翻深度30cm。畦宽1.2m,高15~20cm,整平,盖地膜。沟施或撒施基肥。撒施先撒匀再起垄,沟施则先开沟起垄,中间开沟施肥,亩施复合肥50~75kg,过磷酸钙100kg以上,硫酸钾15㎏,腐熟菜枯100kg。
四、定植与管理
1.定植时间:春季露地栽培要在霜冻结束后,露地要求气温在15℃以上,一般4月上、中旬;大棚栽培一般为2月中下旬,选择晴天上午到下午2时前定植。秋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
2.定植密度: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确定密度,一般双行定植,行距50~60cm,株距30~40cm,每亩定植3000~4000株。
3.水分管理: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缓苗后控制水分,促根下扎。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忽干忽湿,防止裂果和脐腐病。
4.温度管理:早春设施栽培,前期温度低,一般通过两层膜覆盖保温;4月温度上升,覆盖一层大棚膜;温度超过30℃,揭开边膜通风降温。秋延后栽培,一般在11月温度下降后,覆盖边膜保温,12~2月温度低于10℃,覆盖两层膜保温。
5.追肥管理:基肥:每亩施500kg商品有机肥,25kg磷肥;提苗肥:移栽后7~15天,每亩施4kg尿素;现蕾时:喷施多营养素叶面肥;开花后:选用高磷型水溶性复合肥,于开花后随滴灌带施入,用量为每亩3kg,每隔10d施一次,连续5次;壮果肥:在盛花期至门椒结果期间,每亩施20kg的硫酸钾型复合肥(45%)和5~10kg钾肥,每隔7~10天追施一次;生长后期:喷施1%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2~3次。
五、植株调整
1.搭架与绑蔓:辣椒植株高度超过40cm时应插支架,防止倒伏,改善通风透光。
2.整枝打杈:及时摘除门椒以下侧枝、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增强通风透光,降低病害发生。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农业防治
轮作倒茬: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3年;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减少病原菌和虫源;健康栽培: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增强植株抗性。
2.生物防治
天敌释放: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释放丽蚜小蜂防治蚜虫;生物农药:使用苏云金杆菌(Bt)防治棉铃虫,用申嗪霉素、木霉素、井冈霉素(A)防治病害。
3.理化诱控
黄板/蓝板诱杀:每亩悬挂20~30张黄板诱杀蚜虫、粉虱,蓝板诱杀蓟马;性信息素诱捕器:用于诱杀烟青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防虫网覆盖:育苗期和定植初期使用40~60目防虫网阻隔害虫。
4.科学用药
(1)病害防治
疫病:发病初期选用68%精甲·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淋结合灌根。
病毒病:防治传毒媒介(蚜虫、粉虱),喷施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或香菇多糖增强抗性。
炭疽病: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2.5 %啶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青枯病:选用0.1亿cfu/克多黏类芽孢杆菌细粒剂或60亿芽孢/毫升解淀粉芽孢杆菌悬浮剂300~500倍液灌根。
(2)虫害防治
蓟马: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4~6克/亩或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蚜虫: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喷雾。
烟粉虱: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或20%啶虫脒可溶液剂2000倍液灌根。
棉铃虫/烟青虫:选用5%甲维盐乳油3000倍液或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红蜘蛛、茶黄螨: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24 %螺螨酯悬浮剂4000 ~ 6000 倍液喷雾。
(3)用药原则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严格按标签说明使用,控制用药次数和剂量;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采收前7~10天停止用药。
七、采收与采后处理
1.采收标准
青椒:果实充分膨大、果肉厚实、色泽鲜亮时采收;
红椒:果实完全转色后采收;
加工椒:根据加工要求适时采收。
2.采收时间
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选择早晨或傍晚采收,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3.采后处理
采收后及时预冷,分级包装,贮藏温度8~10℃,相对湿度90%~95%。
八、生产档案管理
建立辣椒生产全过程记录档案,包括:种子来源、品种名称、处理方式;肥料、农药使用记录(名称、用量、时间、方法);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采收、销售记录。档案保存不少于2年。
(省蔬菜专家指导组供稿)


湘公网安备430105020005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