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突出“四抓”,加快规模养殖发展
近年来,临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两城三县”建设目标,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大发展”的规模养殖发展战略,突出“四抓”,不断调整养殖产业结构,引导养殖方式转变,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类规模养殖场(农场)286多个,上规模养殖户5880余户。发展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创建了省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24个。畜禽养殖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养殖产值不断增大,养殖业已成为该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抓政策机遇,做强规模养殖发展基础
抢抓国家扶持养殖发展一系列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区位比较优势,发展壮大规模养殖。一是发展生猪规模养殖。该县先后实施国家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24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1个,大型能源沼气建设项目3个。在政策引导和项目示范场的带动下,全县发展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场达120多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5000—9999头的4个,生猪规模养殖出栏比例占全县年出栏生猪的70%以上。2012年该县又引进上市公司江西正邦集团投资发展生猪养殖和饲料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8—10亿元,计划发展种猪3—5万头,与农户合作发展年出栏商品猪60—100万头。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正有序推进。二是壮大家禽规模养殖。临武是全国最大的麻鸭养殖生产基地。建有大型临武鸭规模养殖农场186个,祖代鸭场3个,孵化场4个,养殖试验场1个,拥有家禽规模养殖户5000余户,年出笼临武鸭800万羽以上。临武鸭规模养殖已发展到广东、广西、蓝山等周边省市,养殖总量达1200万羽以上。三是做强草食动物规模养殖。该县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和秸秆等丰富资源优势,发展养牛专业户69户,养羊专业户553户,牛羊养殖遍布金江、水东、汾市等16个乡镇200多个村,发展势头强劲。四是稳步推进水产规模养殖。发展放养水面16600亩,建有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3个。仅2011年。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21,标准化池塘改造288个,水产规模养殖稳步发展。
二、抓发展链条,壮大规模养殖发展空间。
按照“育一个龙头,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要求。该县以养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抓手。突出龙头带动、市场拉动、协会推动功能,完善生产、加工、销售体系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壮大规模养殖发展空间。一是培育养殖龙头企业。做强了以临武鸭加工为主的舜华鸭业公司。壮大了以黄牛养殖加工为主的沙田牛巴发展有限公司。引进了以生猪养殖和饲料加工为主的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是拓宽养殖发展空间。舜华鸭业已建成现代化加工厂5座,年加工临武鸭达1000余万羽,加工产品已由临武鸭拓展到生猪、水产等五大系列200多款产品。2011年公司产值突破7.2亿元,带动了43218户农户发展种养业,直接安排养殖就业5280余人,养殖产值达3亿多元。沙田牛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有绿色生态养殖基地6个,加工厂2座,年加工牛巴300余吨,产值3500多万元。2012年,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工业园扩建现代化加工厂房3.3万平方米。建设年加工1000吨舜湘牛巴加工厂。辐射规模养牛户近一万户。正邦生猪养殖项目规划建设6—10个现代种猪场(商品仔猪繁育场),10—20座年出栏2—3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年产24—36万吨饲料厂一座。项目实施将有力推进生猪规模养殖跨越发展。
三、抓组织管理,增强规模养殖发展力量。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是增强产业化发展能力,降低市场风险的有效举措。该县采用“公司+协会+基地”、“公司+协会+农户”、“协会+基地”、“协会+农户”等养殖方式,把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把无序的市场竞争规范起来,把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发展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组织22个,会员达1.2万人。临武鸭养殖协会拥有会员3650人,养殖收入达3多亿元。协会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加工企业——舜华鸭业,实行养殖“五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价格、统一收购。并采用“水面养鸭,水下养鱼”的立体式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增加鸭农收入。同时,协会组建了专业的防疫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无偿为鸭农提供疫病防治和技术指导。与农户建立了风险共担机制,化解了疫病、和市场带来的风险。顺康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在册成员125人,大型规模养殖基地2个。协会实行“猪+沼+果”一体化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沼气发电,沼渣沼液肥果,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合作社先后被授予郴州市示范合作社,湖南省科技示范基地,湖南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临武山羊养殖协会联接基地186个,把分散的养羊户组织起来,建立信息和技术共享平台。楚江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产地直销站,为市民提供优质便宜的“放心肉”。农民合作组织为规模养殖发展凝聚了巨大的力量和广泛的人才资源。
四、抓服务支撑,提升规模养殖发展效益。
一是政策扶持。该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决定》和《临武县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和扶持,并建立了规模养殖场行政和技术责任人,做到“一个规模场、一名领导、一名技术责任人、服务到底”。二是项目扶持。近年该县投入养殖项目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加强了临武鸭、生猪、水产等规模养殖的立项扶持。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建立临武鸭产业扶持资金。县农发行、信用联社每年集中2000万元信贷资金,扶持临武鸭开发。今年又制定出台了免收临武鸭产地和屠宰检疫费两大政策,为临武鸭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以奖代投发展规模生产。每年安排50万元贴息资金,壮大生产规模。三是高效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该县一手抓疫病防治,一手抓规模发展。一方面,坚持“预防为主、依法治疫”的方针,突出基础免疫和疫情排查,严格病死畜禽处理和疫情处置,为养殖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养殖,品改服务”。突出科技支撑和品种改良。建立生猪供精站5个,人工授精站50余个,家禽实验场1个。推广良种母猪6020头,良种公猪180头,鱼类新品种6种,培训养殖能人3700余人。三方面坚持“服务帮扶,活动引动”。该县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采用“一联一、一联多”等方式,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规模生产。今年,县委、县政府又精心挑选了290名在职领导干部、种养能人、经济带头人下村担任村委“第一书记”,与农户0距离对接,解决农业难事,发展农村经济,带领农民发展规模生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