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津公司大举投资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位于非洲东南部内陆,领土面积约39.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10万,人均国民收入500美元。 一、津巴布韦基本情况 1、农业开发潜力巨大。津巴布韦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耕地面积3328万公顷,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津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有玉米、小麦、高粱、大豆、花生、烟草、棉花、咖啡、甘蔗和茶叶等。津农业总体水平较为发达,素有“南部非洲粮仓”之称,但发展很不平衡,先进的商业大农场与落后的村社农业并存,且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1994年农业增长为8.3%。1995年因遇旱灾,农业生产下降10%。1996年雨量充沛,农业获丰收,增长率达49% 。 2、投资环境良好。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但是津巴布韦经历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按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通胀率达到231,000,000%。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指责西方发达国家对津巴布韦实施包括冻结援助贷款和冻结津巴布韦在西方的存款和资产的经济制裁,而这些制裁是导致目前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从2009年开始,通货膨胀开始逐渐趋于稳定。目前,该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期望与中资企业合作的愿望强烈,在农业、矿业、商贸、物流、旅游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投资空间,商机无限。 3、对外政策优惠大。津政府对外国投资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以及特殊投资方式的外国投资实行进口关税、所得税等税收减免,同时,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还可以获得部分行业的财政补贴。根据津巴布韦新的投资和税收政策,规定对投资以下行业的企业,实行特殊企业税政策。例如,农业方面,提供25%的特殊补贴用于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或农用建材;园艺业、农业机械、农作物、牛肉、蔬菜和鱼类相关企业免收增值税;进口的农用设备免增值税、农机5%的关税;用于商品包装的原料可减进口关税;进口“免关税许可证”项下的物品可减关税。 二、安徽农垦在津投资情况 为加快安徽农业“走出去”步伐,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 2010年12月,安徽农垦与津巴布韦政府合资成立了皖津公司,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约125亿人民币。安徽省农垦集团与津巴布韦政府签署的农业合作发展协议2011年开始实施,全面接管了地处津巴布韦农业生态二区的温亚尼、阿达·西西两个农场,总耕地面积1800公顷,皖津公司在津国首期试种的750公顷小麦获得丰收,平均单产达5吨/公顷,“走出去”拓展首战告捷,并初步探索了农垦在境外办企业的管理模式。当年开发土地5000公顷,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及烟草均获得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走出去”带来示范效应,示范农场的成功建设,吸引了津国各方面人士等多次到场参观,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12年10月,在安徽合肥与津巴布韦方再签二期开发合同,根据二期合同,省农垦集团将种植面积从一期的5000公顷扩大至5万公顷,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二期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分步实施,抱团开发”的原则,即坚持以种植业为主,向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延伸,于2013年6月成立“皖企赴津巴布韦合作开发联盟”,以项目为平台,与其他企业抱团“走出去”,加快推进了二期项目实施。2013年底累计项目土地开发规模达到8000公顷,三期项目将开展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到十二五末,在境外初步建成具有生产、仓储、加工、销售、示范、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农业境外经贸合作区。 赴津巴布韦开发联盟成立后,皖企“走出去”综合成本显著降低,竞争力也明显加强。截止到2014年5月,又有10家企业加入联盟,成员总数已经达到37家,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