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湘江鱼类 让我们休钓三个月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5-03-27 00:00  【字体:  

3月26日,长沙银盆岭大桥附近,钓鱼

爱好者正在垂钓。图/记者谢长贵

刚刚步入花甲之年的长沙人周民宪,“钓了50多年,钓遍了湘江长沙段”,见证了湘江鱼和水的变迁。
   尽管在钓者看来,垂钓对鱼群影响并不大,但我们依然倡议,禁渔期钓鱼爱好者能暂时放下鱼竿。
   3月26日下午,长沙城下了大半天的绵绵细雨还在继续任性,有那么一群人却愿意呆在露天,接受洗礼,他们是湘江钓者。周民宪便是其中之一。退休近两年,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钓鱼。
   下午3点多,长沙绕城高速湘江大桥上,周民宪和十几个钓鱼人早就“各占据点”,摆好阵势等待鱼儿上钩。一台电动车、一根船杆、一条带钩鱼线、一个桶子、一罐活泥鳅和一口热水瓶,就成了周民宪的全套“武器”。 
   行家里手:阅遍群鱼
   62岁的周民宪是当天在桥上的钓鱼人中年纪最大,也是钓龄最大、钓瘾最大的。“从几岁开始,就在中山路的江边学钓鱼了。“可以说,我是阅遍了湘江能钓的鱼类,什么季节什么鱼好钓、怎么钓,别人一问我就能答出来。”为此周宪民在他活跃的钓鱼论坛上起了个“高端”网名,叫“翘白周”,这也得到了其他钓友的认同。
   一开始,钓鱼纯粹就是为了好玩,有时也迫于生计。周民宪还清楚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对他说家里没菜下锅了,他没说话,径直走到江边待了半天,钓回几条鱼,一家人吃得欢快。
   像周民宪这样几十年的忠实垂钓者有很多,每个人眼里心里都是一部湘江鱼水变迁的纪录片。
   二三十年前,周民宪还主要钓些容易上钩的小型鱼。“那时碰上嫩子鱼最兴奋,一条条小小的,味道是极好的。”不过后来湘江嫩子鱼很少见了。
   前些年,由于排污较为严重,湘江水质经历了一段“阴影”期,周民宪感受很深,“大约四五年前,在工厂较多的一些湘江流域,是很难钓到鱼的,大鱼小鱼都没有”。
   这两年来,由于治污的大力推进,加上禁渔措施的推行,“江里的好鱼又多起来了。”周民宪说,“鱼的味道还是那么鲜美。”他最近钓得多的有翘白鱼(翘嘴鲌鱼)、鳡鱼、鳜鱼等。“鳡鱼一般个头比较大,有次我钓了条30多斤重的,别人都很羡慕。”他说,翘白鱼(翘嘴鲌鱼)也有十几斤的,鳜鱼的个子则相对小一些,大多斤把两斤重。
   圈内共识:小鱼放生
   针对湘江“禁渔”,垂钓者有什么看法?
   “禁止以经营为目的的大量捕鱼,为鱼的繁殖保驾护航,政策很合理。”周民宪说
   “以渔为乐的钓鱼者们钓到的量很少,影响并不大。”他认为,垂钓者需要更多的“自律”。在鱼类繁殖期,钓友圈子里会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共识:钓上了两三个指头宽的小鱼,都会放生。
   相比钓鱼群体,周民宪认为,禁渔期更要加大力度打击非法捕鱼、电鱼。“虽然打击了很多,但电鱼现象还是有。”他用一个粗略的数字作对比,“电一次收的鱼,比我200天钓到的还多。” 


   【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春禁一碗籽,秋收一担鱼。每年的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长江、洞庭湖和湘江的珍稀鱼类、四大家鱼将逆水洄游进入湘江上游产卵繁衍。在此期间,湘江干流实行春季禁渔,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保护湘江鱼类,就是保护湘江。休闲垂钓给市民休闲增添了不少乐趣,但也给鱼类繁衍生长带来一定影响。虽然休闲垂钓不属禁渔范畴,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湘江水生灵。让我们收起手中钓竿,在禁渔期休钓三个月,为湘江鱼类繁衍、生长提供一个温馨家园。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登岳麓山,漫步公园,更多地享受美好大自然。
   一些市民也乐施善行,可能自发向湘江放养水生物。我们提醒广大市民,食人鲳、巴西龟等外来物种以及杂交鱼、不健康鱼都不要放养湘江,它们可能破坏湘江鱼类种群结构,破坏湘江生态。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潇湘晨报 
         2015年3月27日

保护湘江鱼类 让我们休钓三个月

105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