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前三季度畜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来,全省各级畜牧水产部门强化行业指导,致力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畜牧渔业转型发展,全省养殖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预计1-9月全省出栏(笼)生猪4580万头、牛130万头、羊430 万只、家禽 2.75亿羽,牛羊同比分别增长5.6%、2.48 %,猪禽分别减少0.25%、4.5 %,基本实现“稳猪保禽促牛羊”的结构优化目标。渔业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全省1-9月水产品产量197 万吨,同比增 5.5%。
一、养殖生产经营情况
(一)生猪产业
生猪市场经历前三年低迷和一季度严重亏损后,二季度迅速回升,三季度持续高位运行,重现高效益。
1、生产方面:第三季度持续升温。据全省300个生猪定点监测村监测数据,8月底养猪户数为33795户,环比增0.40%,同比减少12.78%;存栏生猪588962头,环比增0.77%,同比减6.69%;出栏99406头,环比减0.25%,同比减10.26%;能繁母猪存栏60449头,环比增2.20%,同比减8.91%。从数据看,三季度养殖户数、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全面止跌回升,产能恢复较快。
2、效益方面:第二季度中期之后扭亏为盈。上半年市场持续低迷,3月底生猪价格最低时全省均价不到12元/kg,每出栏一头生猪亏损200元以上。4月价格持续小涨,5月回归盈亏平衡点,7月快速上扬,价格达到2011年来的罕见高位,8月全省最高均价19.21元,冲高回落后持续高位运行。据第38周价格监测,全省生猪、仔猪、猪肉价格分别为18.18元、36.16元、29.61元/kg,同比去年上扬19.52%、39.18%、21.60%;猪粮比价7.27:1,养户出栏生猪头平盈利400多元。生猪价格连续上扬22周,同时,养殖成本降低,二季度以来,全省饲料原料价格持续小幅下降,玉米、豆粕价格跌幅同比达38%、15%,养户全年将盈利。
3、产能方面:养户理性补栏。由于连续三年亏损,养户比重下降,到今年初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于2008年来最低水平。二季度中后期养殖效益好,养户补栏热情高,种猪销售形势好。据调查,50kg二元母猪供不应求,售价1600-1800元,价格环比一季度涨30%。仔猪价格快速攀升,15kg仔猪出场价超过500元,环比一季度涨50%以上。进入三季度后,种猪销售趋向缓和,仔猪价格冲高回落,养殖户补栏趋于理性,8月份能繁母猪、仔猪存栏数环比分别增2.20%、2.09%,并未持续大幅攀升,二元母猪均价保持在1500元左右的合理价位,仔猪价格持续小幅回调。
(二)家禽产业
蛋鸡、肉鸡养殖经历上半年价格低谷后,7月起效益快速上扬。
1、生产:快速增长。前两年连续受 “H7N9”事件冲击,蛋肉鸡存栏量剧跌,产能下降,导致2014年下半年肉鸡、禽蛋产品供求紧平衡,效益处于高水平,鸡蛋价格创历史新高达13.05元/kg,养殖利润超过30元/只,同比增加7.9倍;肉鸡出栏价12.96元/kg,利润达到4-5元/羽,同比增加3.5倍。2014年底的高利润刺激了蛋鸡、肉鸡养殖。加上蛋肉鸡养殖周期短,发展速度快,自去年下半年起,我省蛋肉鸡养殖规模快速扩大。
2、效益:养殖效益由差转好。由于产能速增,养殖效益自春节后环比不断下滑,上半年全省鸡蛋出场均价135元/箱,肉鸡均价跌至9.2元/kg,跌幅比年初分别为53%、25%,蛋鸡养殖迅速亏损,肉鸡养殖也仅保本。7月后市场出现转折。当前鸡蛋出场价203元/箱,肉鸡出场均价14.17元/kg,环比7月初上扬50%、45%。均衡全年效益,利润水平合理。
3、产能:养殖结构逐步调整。从存栏结构看,我省蛋鸡2014年底新增雏鸡数达到近5年高水平。此外,2014年平均单产处于较高水平,蛋鸡饲养效率较高,鸡蛋总产量前降后升,全年呈“U”型,到年底达到高峰。因2014年蛋鸡整体存栏偏低及养殖效益较好,下半年新增雏鸡量增加、正常日龄淘汰产蛋鸡延迟淘汰,产蛋鸡日龄结构不尽合理、老鸡存栏比例偏高。今年上半年,随着蛋价回落,养殖户补栏趋于理性,上雏量明显回落,部分逾龄老鸡加快淘汰,导致产蛋鸡存栏环比不断减少。
肉鸡方面,受H7N9疫情反复冲击,我省中小型养殖场户减三成以上,但大型养殖场抄底扩张,发展较快,单场存栏量均超过7万羽。从种鸡供应看,2013年我国祖代鸡供应量持续增加,进口量创纪录达154万套,直接影响近两年商品代鸡苗数量。因此,2015年上半年即便效益下滑,但商品代肉鸡养殖量并未减少。
(三)草食牧业
草食动物在市场和国家政策双重利好引导下,继续保持数量扩张、效益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价格方面,据监测,9月最后一周全省牛肉均价74.66元/kg,羊肉67.61元/kg,同比2014年分别涨6.14%、6.66%。
生产方面,在市场价格持续高位和实施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扶持新政的杠杆作用下,草食动物生产方式加速转变,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当前全省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0%、65%以上,良种覆盖率达45%、70%以上。
(四)水产业
生产方面,加快推进特色水产产业园建设和精养池塘标准化升级改造,大力开展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稻田养鱼(虾)发展迅速,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819.5万亩,增长9.1%。
价格方面,水产品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涨跌互现。名特优水产品效益持续看好,1公斤以上规格的甲鱼达120元/kg,同比去年涨10元左右;鳜鱼同比涨20元,达70-76元/kg。鳊鱼微涨;常规鱼鳙鱼、大规格鲫鱼价格稳定。但草鱼价格低迷,压塘严重,塘边均价10元/kg左右,湖区甚至8元,同比降15%。
(五)饲料工业
1-9月,全省各类商品饲料总产量746万吨,同比减6.16%。其中配合饲料675万吨,同比减5.8%;浓缩料34万吨,减17%;预混料37万吨,同比持平。实现饲料产值246亿元,同比减4%。从产品结构看:猪饲料505万吨,同比减7.9%;蛋禽料61万吨,增3.3%,肉禽料75万吨,增3%;水产料105万吨,减4.5%。
二、下段预测
生猪:价格在现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或有小幅增长,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到达价格顶峰;产能继续呈恢复性增长,全年出栏量同比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家禽:四季度鸡蛋、鸡肉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全年蛋鸡、肉鸡总存栏量会有所上升,但幅度不会太大,整体存栏可能增长。草食动物:价格高位并企稳,全年出栏量同比增长。水产品:价格变化不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总产量同比增加。饲料:受生猪生产影响,饲料生产将随着生猪养殖量的增长而增加。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从区域结构看,优势产区的养殖产量占全省养殖总产量的55%以上,生猪调出大县61个,国家级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15个;从品种结构看,牛羊禽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16%,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全省水产品产量的比重提高到65 %;从规模结构看,全省创建有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6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52个、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03个,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
二是持续提高生产能力。加大畜禽规模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化改造,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省设34个监测县、40个价格监测点,逐步健全了养殖生产预警预报体系。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52个,有种畜禽场531个,水产苗种场514个,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县级防疫检疫冷链体系基本健全,大部分乡镇动物防疫站得到改造。
三是大力养护养殖环境。全面推进种养结合、沼气配套、有机肥生产等生态养殖模式,畜禽粪污逐步得到治理。特别是去年实施湘江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以来,湘江干流6市27县(市区)退出规模养殖场2273个,退养畜禽栏舍面积86.3万平方米。全省有108个县市区制订颁布了养殖发展规划,有96个县市区完成了“三区”划定工作。实施春季禁渔期制度和渔业捕捞许可制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持续开展放鱼活动,每年全省放流鱼苗鱼种都在5亿尾以上,有效养护了渔业资源。
四是健全完善产业体系。多元主体、企业主导的现代产业型态逐步成熟,养殖合作社、家庭养殖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全省有养殖类合作社1800多家,带动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户70多万户。发展各类上规模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饲料企业500多家,初步形成以畜禽水产养殖为主体,饲料生产、肉类加工、皮革制造、流通运输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的较完整产业体系。全省养殖行业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省级90多家。
五是着力提升养殖效益。生猪价格自4月开始逐步回升,6月扭亏为盈,目前呈高位运行态势。上周全省生猪出栏头平盈利400元左右。蛋肉鸡养殖经过上半年低谷后,三季度起出现恢复性上涨,目前鸡蛋出场价每公斤10.15元,肉鸡出场价每公斤14.17元。牛羊肉稳定高价,牛肉、羊肉价格分别为每公斤74.78元、67.44元,同比分别增长6.74%、6.49%。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饲料价格小幅下降,养殖成本降低,养殖业效益提高。
四、下段工作计划
以“养殖业转型升级、率先实现现代化”为主线,抓好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转变养殖方式,推进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调整养殖结构。加快调整和规划养殖区域布局,推进畜禽养殖由长株潭等养殖高密度地区向湘西湘南等养殖低密度地区转移。稳定生猪养殖总量,推进生猪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生猪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支持活禽交易市场完善防疫基础设施,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和蔓延。加快草食牧业和现代渔业发展,组织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和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计划,加快形成草食动物发展优势产区;实施渔池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大稻田综合种养试点力度,推进渔业特色产业园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特色渔业经济县。
二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畜禽规模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建设一批种养平衡、生态良好的标准化示范场。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加快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推广信息化追溯监管模式、综合执法模式和“黑名单”制度等倒逼监管模式。开展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案件,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落实《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启动养殖大县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开展屠宰企业资格审核工作,加强屠宰场驻场兽医工作,规范工作程序,维护屠宰市场秩序。
三是严格养殖资源和环境保护。严格畜禽规模养殖备案制度,年内全面完成规模养殖场备案登记。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鼓励大型养殖企业配套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有机肥加工厂,推进养殖废弃物集中处理和利用。坚持春季禁渔期制度,严格捕捞许可制度,组织开展区域性和流域性渔政联合 “打非治违”、洞庭湖非法矮围网围整治等专项行动,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统筹养殖生产与上游饲料、兽药、种苗和下游肉品加工、冷链物流、产品运销等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整合品牌资源,发展一批集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集团,培育一批国家级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优势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生态农庄、休闲渔业、休闲牧业,拓展养殖业的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
五是深化行业法治建设。健全养殖污染防治、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化规模养殖等绩效评估制度,创新行业管理机制。整合畜牧兽医、渔业渔政执法职能,健全综合执法体系,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强化执法培训,组织开展行业法律知识竞赛和执法优秀案卷评选活动,提升行业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