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渔业出口额增长 渔民收入同比增长150元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4-01-08 00:00  【字体:  

  2003年又是全国渔业稳定发展的年份。据20个重点省(区、市)的统计,1月~11月,水产品产量达3875万吨,同比增长4.1%;水产品出口达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年出口50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渔民年人均收入可达5200元,同比增长150元。这是全国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前不久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渔业专业会上宣布的。

结构调整使我国渔业经济取得新的发展。在我国海洋捕捞量下降的同时,养殖业增速超过6%;名优产品产量比上年增加20%以上。在广东重点建设的养殖基地,有10个特色品种的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对虾养殖产量占全国1/3,创产值100亿元、利税45亿元;广西投放名特优品种的养殖面积已占71%,名贵鱼类的网箱养殖同比增长17%;山东引进培育的大菱鲆带起年产值达15亿元的新兴产业;福建的鲍鱼、牙鲆等名特优品种养殖规模快速发展,鲍鱼年产值就达4.85亿元;宁夏对优良品种的工厂化高效示范养殖取得突破,年育苗量1亿尾;大连海参养殖已达42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建立健全,药残专项治理的力度加大。在去年农业部组织的水产品药残监测项目中,抽检合格率从上年的94.9%提高到99.5%。各地无公害养殖面积继续扩大——黑龙江达371万亩,占总面积55%以上,比上年增长13.8%;将去年定为“无公害水产品年”的四川,在水库、池塘、江河、湖泊和稻田全面推行生态养殖;大连80%的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了生产日志、投入品使用等制度,无公害养殖面积达100万亩;厦门去年检测6994批(次)水产品,检出率为0.36%,堵截销毁2.13吨含甲醛的水产品。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广东的水产品加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107家,年产量94.7万吨,年产值95.8亿元;山东的水产品精深加工比例已达60%以上;广西加工型龙头企家增加到64家,加工出口企业从6家增加到10家;湖北的水产品加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60多家,年加工产量从3.9万吨增加到6.5万吨;[b]湖南[/b]已有水产品加工业企业20多家,加工产值上亿元,有的企业获得欧美双注册认证,产品行销欧盟及东南亚,去年实现产值8000多万元。

2003年全国渔业出口额增长 渔民收入同比增长150元

10575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