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检测标准提高3000倍 湘有机茶力破绿色壁垒
普遍的声音认为,欧盟的大门将对绝大多数中国茶商关闭。相比之下,湖南茶商更显从容。
“欧盟的这个新标准对我省茶叶出口影响不大。”湖南省茶业公司业务二部总经理吴浩仁说。就在8月份,湖南省茶业公司就向欧盟出口了100多吨茶叶。
准入标准望而生畏
湖南是传统的产茶大省,产量位居全国第七,茶产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三农”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
我省也是国内茶叶出口欧盟最多的省份,去年达到了6000多吨。湖南省茶业公司是出口欧盟茶叶最多的公司,连续3年保持出口欧盟市场茶叶量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对欧盟出口有机茶和名优茶4000吨,创汇500万欧元,同比增长三成以上。
而对于茶叶企业,欧盟市场是制胜高地。欧洲很早就从东方大量进口茶叶,市场消费潜力大。
但近年来欧盟不断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药残留标准,并正式禁止含有化学活性物质的320种农药在境内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及销售的农药有62个品种。
使用这些农药的农产品,包括我省茶叶,在出口欧盟时,都曾遭遇退货或销毁。
严格的茶叶准入标准,数百项检测指标令国内茶叶企业望而生畏。
作为传统的产茶大省,湖南该不该放弃欧盟这个“高门槛”市场?
有机茶力破绿色壁垒
早在3年前,湖南省茶业公司就决心以有机茶开发与认证为起点,破除欧盟“高门槛”,抢占出口的“制高点”,从而全面带动湘茶出口。
湖南省茶业公司在省内挑选山清水秀、远离污染的地区,建立南岳、五强溪等10多个有机茶示范基地,普及标准化栽培,探索出“公司+茶场+农户”的模式,把订单落实到每一亩茶园,确保基地茶场和茶农的利润。
现在,湖南省茶业公司已拥有湖南茶厂、青翠源茶厂两家有机茶加工厂,实现从鲜叶采摘、加工、贮运、销售全程质量控制;有机茶产地和加工生产线相继通过欧盟“IMO”认证,达到了欧盟准入的最高标准。
湖南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有机茶基地建设。
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百里茶廊”的长沙县,在前年公布的《长沙县茶叶产业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在5年之内,建设10万亩优质茶基地,产品全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建设1万亩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现在,仅一个长沙县,就有金井、长春等4个茶厂获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和ISO9002:2000国家质量认证体系,其中金井茶厂还获得了有机茶国际质量认证(瑞士),获得了通往欧盟的绿色证书。
检疫部门力推源头管理
欧盟检测标准提高3000倍,如何应对绿色壁垒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在欧盟8月出台新指令后,湖南检验检疫局就研究出台了应对欧盟新指令对茶叶出口影响的措施,以确保湘茶顺利出口。
措施规定,今后,湖南出口茶叶的生产将严禁在出口茶园基地使用含硫丹农药;出口企业将加强对出口产品的溯源管理,严格原料收购和各加工环节的批次管理,确保出口产品能够追根溯源;检验检疫部门加大对备案茶叶种植基地和出口企业的监管力度,通过提高不定期抽查频率,年度审核和复审相结合等方式,将监管工作抓紧抓实。
措施还规定,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增强行业自律;并实行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施用含硫丹农药的茶园基地,一经发现,将在湖南省范围内进行通报,并责成出口企业不得收购违规基地的原料。违规基地列入检验检疫黑名单,将取消基地备案资格。
吴浩仁乐观分析,通过大力推行“有机茶开发战略”、“绿色食品战略”后,到欧盟苛刻标准真正实施之时,我省茶业将能比较从容地跨过欧盟的“高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