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新农合”惠及百万农民参合率居全省前列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07-02-08 00:00  【字体:  


  “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我们就怕生病住院。现在好了,参加‘新农合’,能象公家人一样看病有报销。”2月4日一大早,手拿报销单的农民挤满了湖南耒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马水乡合江村9组的王光明数着刚领到的钱兴奋不已。半个月前,王光明的岳父郑仁发右锁骨骨折,在耒阳市人民医院花费1513.89元,出院没两天,便报销医药费补助520元。目前,在衡阳市的七县一区,像郑仁发这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387.7万人,覆盖率达100%,参合率约为81.5%,居全省前列。

  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580多万农村人口,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严重。对此,去年初,衡阳市委、市政府将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当作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强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市各级财政每年筹集上千万元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并将“新农合”纳入各级干部考核和年终目标管理重要内容。为让农民了解“新农合”的益处,他们采用会议、标语、横幅等宣传方式,做到每户发放一本《合作医疗宣传手册》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引导村民自觉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衡南县在全县卫生系统开通了宣传“新农合”彩铃服务,方便农民了解“新农合”有关政策;祁东县在学校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向学生宣传“新农合”知识,带动和辐射其周边地区。在这种强势宣传的推动下,去年,耒阳、常宁、衡阳三个试点县市就有172万农民参加“新农合”,获得的补偿金达6695.6万元,人平住院补偿710元,受益度31.54%,受益面5.27%,获最高补偿封顶线2万元的有24人。农民是现实主义者,看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一些农民纷纷要求参加“新农合”。到今年元月底,全市已有356.5万农民争相交纳了2007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衡阳市还加强对“新农合”的管理和监督,相继出台了《合作医疗实施办法》、《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等22项规章制度;逐一考察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医德医风的管理,组织专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并推出了简化办事程序,实行即生即补补偿模式,定期三级公示,取消就医申报单、设立举报电话、各定点医疗机构明示收费项目;在基金管理上制定了一条“高压线”,实现了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规定不准从基金中提取一分钱作开办经费。此外,各县市财政均为特困户、优抚军人、五保户、特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解决了参合基金。

  衡阳“新农合”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衡阳县西渡镇赤水村57岁农民王言春,去年8月份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对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全家四处想方设法筹资治病。经手术治疗并住院三次,花费治疗费用53560元,年底便获得合作医疗补偿款12775元。老王激动得在自家土砖屋前放起了鞭炮:“如果没有合作医疗好政策,我肯定不会去动手术住院了,‘新农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老王神清气爽,并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再活30年。(衡阳新闻网)

衡阳市“新农合”惠及百万农民参合率居全省前列

1057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