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堆起天下菜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的繁忙才刚刚开始。2月6日傍晚,记者在这里看到,成群结队的运输车、走南闯北的经商客、五彩缤纷的四季菜,把这个中南地区“最大菜篮子”变成了一座不夜城,变成了天下蔬菜的大舞台。
海南辣椒、广西茄子、安徽蒜苗、河南土豆……来自各地的100多种特色蔬菜,吸引了全国30个省市区的上万客商,日成交量超过500万公斤,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
“马王堆”的巨量吞吐,得益于发达的物流支撑体系。长驻市场的1000多名经商户,网罗数千台大货车,把“马王堆”与全国800多个县市的“菜篮子”、“菜园子”串联起来。这里平均两分半钟就有一台运输车进场,高峰时进进出出的车辆超过了1000台。这支庞大的贩运队伍,60%的成员来自省内。仅从华容开到这里的运输车,一年就达5300多台次。挂着粤、桂、琼、豫、鄂、鲁等外省牌照的运输车也是穿行如梭。它们大多是长10多米、能驮10多吨的大卡车,每天进场的就有200多辆,其中50%来自广东、广西、海南。它们刚卸下运来的蔬菜,又满载三湘特色蔬菜,开往全国各地。
“湖南卖全国菜,全国买湖南菜”。岳阳白菜、益阳凉薯、常德萝卜等湖南各地蔬菜,以此为起点走向全国。南县的冬瓜,上午从菜地摘下来,中午装上运往长沙的卡车,下午5时多就到了马王堆市场,卸完货很快有安徽老板招呼装车。第二天凌晨,南县冬瓜便摆到了安徽安庆等城市的菜摊上。在马王堆市场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之中,忙着搬运冬瓜的南县菜老板王益民兴奋地告诉记者:“南县冬瓜外表干净,瓤肉雪白。这里有10多个安徽老板,特别爱进南县冬瓜。”
一车车蔬菜运进市场,一把把钞票流进口袋,三湘农民少了“卖难”之忧,推动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浏阳古港镇仙洲村,在“马王堆”建起蔬菜直销区,村里有120多户专业运输户、20多台运输车辆长年奔波在长沙、浏阳之间,年外销蔬菜1000多万公斤,全村年收入过千万元,户均年收入1.7万元。村民吴湘华,去年将家中的7.2亩水田全部改种蔬菜,产量5.5万公斤,纯收入3万多元。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这个市场,吃了豹子胆也不敢种那么多蔬菜,也不敢想赚这么多钱。”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物流发达的信息,推动着我省农业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在“马王堆”的带动下,我省崛起了一批成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其中17个生产基地与“马王堆”签订了近20万亩蔬菜的直销协议。在浏阳、华容、南县等县市,高效的蔬菜产业成了当地主要产业。不仅如此,“马王堆”还发展了山东、云南、安徽的春菜基地,湖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的秋菜基地,海南、广东、广西的冬菜基地。如今,围绕“马王堆”种菜的农户多达11万户,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良好的推手作用,让湖南农产品的竞争力大为提升、增值天地更为广阔。现在,石门反季节高山蔬菜、浏阳早春叶菜、华容辣椒、岳阳大白菜、南县冬瓜等,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品牌蔬菜。一些农民跟着“马王堆”,还把蔬菜产品销到了国外。去年,“马王堆”派多名技术人员到宁乡县沩山乡的辣椒种植加工基地,推广新技术,建起实验室,搞起种子繁育。种植的新品种线椒俏销美国市场,成为指定辣椒酱用椒。全乡8000余亩线椒,每亩增产200公斤,售价比常规品种上涨50%,每户农民多收了1.5万元。今年,“马王堆”又与美国、欧盟的一些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出口辣椒酱1000吨。
一“马”领跑,万马奔腾。来自省农业厅的消息令人更为振奋:全省农产品市场总数突破了1100个,农产品市场覆盖率居全国前茅。各个市场货流通畅,三湘大米、柑橘、肉食品等大宗农产品纷纷告别“卖难”。去年,本省市场农产品交易总量达1300万吨,成交额700亿元左右,创下了历史天量。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