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晃兴隆镇乌木溪村新农村建设展新貌
令兴隆镇乌木溪村农民张爱华没有想到的是,他家过去烟熏火燎的柴火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洁卫生的沼气灶,用不了五分钟,香喷喷的饭菜就做好了。
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村庄美、村容洁、村民富为目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村民自行出资,政府援资的方法,该村率先在全镇建起了沼气灶30多座。改变了过去农村“牛屎猪粪到处堆,苍蝇蚊子满天飞”的面貌。目前申请建设的农户还在增加。
新貌二:“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沿伸到家门
走进新晃县兴隆镇乌木溪村泥冲组,一条弯弯的水泥路从村公路沿伸到村民家门口,这里群众为之困扰的泥巴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水泥路,这是新晃侗族自治县兴隆镇党委、政府干部和村民共同筹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剪影。
乌木溪村距县城30余里,来回近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过去村里虽然通过了公路,但由于无人维护,路况极差,任何一司机来后不想来下次。正因为交通不便,村民深受其害,致使大量农产品无法正常贸易,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换来的仅仅是温饱的解决。“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下,该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采取自己集资部分、向上级申请部分的办法,筹集了30万余元,自己动手,出工出力,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拓出了这条干净宽敞的“小康路”。
新貌三:“科技报”代替“麻将桌”进入村民家
进入该村,你会发现许多村民手里都有一份《湖南科技报》。这是一部分偿到科技甜头的村民已自已订阅了报刊。过去这里麻将声声不断,广大村民总体素质较低、无技能。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该村不定期地从镇上请来了镇干部、农技人员开办学习培训班。在村组织活动中心设立科普图书室、阅览室、致富宣传栏。每年还及时订阅了《湖南科技报》、《怀化日报》等报刊杂志,通过定期培训、科技宣传、报刊阅览等多形式为村民“充电”。过去的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已变成闲时读报声,知识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