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发了家 老脸笑开花
近日,50多岁的夏义云领到了在合作社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钱,布满皱纹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夏义云是安化县羊角塘镇塘九村的贫困村民,今年7月加入安化县菲菲葛业专业合作社,并到合作社的基地打工。他说,打工加上自家种植的5亩葛根的收入,今年收入可达近7万元,“年底可以脱贫了”。
塘九村位于安化县羊角塘镇东北部,是个县级贫困村。该村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基础差,村民生活“基本望天收”,目前村里仍有贫困户97户。
2013年,从外面嫁到塘九村的瞿向辉发现种植葛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而塘九村的自然条件又非常适合种植葛根。她流转了76亩地种植葛根,并加工销售葛根粉。去年获利近90万元。
“现在扶贫政策好,光我一个人种不行,应该和乡亲们一起大干一场,拔掉穷根!”瞿向辉说,今年安化县出台各种政策进行产业扶贫,于是她牵头成立了安化县菲菲葛业专业合作社,规划种植葛根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贫困农户种植530亩,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等。
“没想到我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瞿向辉说,对零投入的合作,村民反应平淡,多持观望态度。“好事是好事,就怕种这么多葛根没人要,到时候白忙活!”有贫困户说出了大家的顾虑。瞿向辉搞清了原因,即刻与当地政府和县里有关部门、单位联系,与贫困户签订合同,约定以每公斤2.4元的保护价收购葛根。还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基地务工。
村民纷纷响应,瞿向辉的合作社迅速壮大。至今年6月,合作社流转土地1005亩,种植葛根205亩,安排周边85名群众就业,村里有23户贫困户109人今年可望脱贫。
“要想彻底拔穷根,光种葛根不行,把葛根卖出去才是关键!”瞿向辉对葛根进行分类销售,一根在1公斤以上的走鲜货市场,1公斤以下的加工成葛根粉和葛根茶等。
目前,菲菲葛业专业合作社已与张家界、广州、深圳等地一些公司,建立长期供求关系,确保销售渠道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