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时间: 2018-11-07 00:00  【字体: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发展战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农村环境整治和规范村民建房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郴州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形成了市有廊、县有带、乡有片、村有点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目前,全市荣获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11个,是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最多的市州之一。2017年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推介会在我市召开。

  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科学做好顶层规划设计 坚持城乡一体的理念,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布局。一是高起点谋划发展蓝图。我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农村建房管理的意见》《关于开展洁净乡村四年行动(2016-2019年)的指导意见》《郴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郴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系列文件,构建和完善了美丽乡村的顶层设计。二是高标准统筹规划编制。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率先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全市2900多个行政村,2万多个自然村完成了规划编制,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目前,正在完善合乡并村后的村庄规划编制。三是高质量布局产业发展。坚持以产业带动村庄发展,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资源,科学布局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在中心城区主要发展城市服务业、城郊主要布局工业园区、周边农村地区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由内向外形成了“三二一”产业圈层格局,成功打造了资兴东江鱼产业带、临武鸭产业带、宜章脐橙产业带、永兴冰糖橙产业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四是高要求突出示范引领。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点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了“两河三片五线”,即西河、武水河,万华岩-四清湖、飞天山、安仁原排山片,郴州大道、郴永大道、106国道、桂嘉大道嘉禾段、宜章玉溪-梅田美丽乡村示范带,开展了资兴市及汝城县热水镇等“一市十镇”整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

  二、以洁净乡村行动为突破,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要美,环境必须美。我市启动洁净乡村四年行动,突出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规范农村建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截止目前为止,全市拆除废弃房屋90984间,聘请专业保洁人员18819名,设置村级垃圾集中收集点12329个、分类垃圾桶70.72万个,建设乡镇垃圾中转站97个,配置垃圾清运车317台,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0座,基本做到集镇垃圾日产日清,村内垃圾定期清运,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覆盖率达99.42%。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市区)推进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农户数626462,建成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1981台套,分散式处理设施35608台套,散户型四格净化池49698台套;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1处,配套管网546公里,总处理能力达7.7万吨/日。永兴县坚持“环境图变、机制图活、管理图新”的理念,把城乡环境同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全面动员、全域推进、标本兼治,打造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永兴模式,全县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该县已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11个。

  三、以打造西河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为平台,大力推进产村共建农旅融合结合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以产村共建、农旅融合为重点,全力推进西河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目前,西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已建成三合村、庄门村、和谐村、西水村、堡口村、松柏村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合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一是突出差异化发展。该示范带总长142公里,涉及桂阳县、北湖区、苏仙区、永兴县4县区7个乡镇。规划村庄建设特色、旅游功能布局、特色产业发展时,在统一文化符号、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市场营销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避免同质化发展,力求既是一个整体又彰显各村特色。二是配套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旅游线路4条、旅游休息驿站8个、特色主题公园19个,在沿线34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建设了6个节点村,建设小康新村(集中建房点)17个,全方位满足了市民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需求,为当地村民和游客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宜居宜游环境,提高了旅游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积极发展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13个、农业特色产业项目37个,发展休闲农业庄园10个,沿线石山头村的特色蔬菜、三合村的玫瑰、瓦灶村和庄门村的荷花、兰王庙村的葡萄、极乐的花卉苗木,永兴县堡口的大棚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初见成效,促进了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转变,实现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同步推进、共同发展。2016年召开了湖南(郴州)首届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2017年召开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2018年被作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唯一典型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重点推介。在西河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带示范带动下,全市涌现了一个又一个特色产业村、特色小镇、农业景观带、农业公园,建成了临武贝溪香芋村、宜章罗家山脐橙村等一批特色产业村,桂东金洞村、资兴白廊村等一批民宿村,北湖小埠村、汝城金山村等一批文化艺术村,北湖三合村、安仁新丰村等一批“四新经济村”,实现了“产—景—文—村”融合发展。

  四、以鼓励市民下乡为路径,着力培育美丽乡村建设新动力为探索解决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资金不足、发展动能不强、长效管理滞后等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市民下乡建设“一线一片”美丽乡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动 “要素下乡、农民进城”。引导、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职业技能的市民,到农村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盘活农村空闲资产,推动休闲养生养老、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北湖区保和瑶族乡小埠村市民下乡盘活农村“闲”资产,市民谢志明在小埠村租了3栋古民宅做民宿,3栋古民宅民宿生意做开后,谢志明继续复制推广这一模式,先后已与20户村民谈妥,以合作社的形式,统一品牌、统一经营和管理等,抱团发展民宿,为农村发展引来了活水,更让小埠古村的游客人数持续增长。苏仙区栖凤渡镇河头村“一庄园振兴一村”,台商曹显鸿在河头村创建莲山庄园,该庄园紧靠西河水生态风光带,集台湾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综合开发、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拓展培训为一体,是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该庄园流转土地2260亩,总投资1.2亿元,按照“一心一园八区”的格局,目前建成了生态餐厅、客房、观景台、四季果园、特色蔬菜等24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创利税800万元,对带动周边村民的经济发展以及解决贫困家庭就业和实施精准扶贫起到重要作用。

  五、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破解美丽乡村建设的土地、资金瓶颈近几年来,我市加大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开展增减挂钩项目21167亩,完成复垦并验收合格13509亩。2018年全市共开展增减挂钩复垦面积7962亩,其中安仁县、桂东县、宜章县、汝城县等4个贫困县共开展复垦5863亩,预计可为贫困县新增收15.1亿元,目前预支节余指标流转至长沙、株洲、望城等地,已完成交易4.08亿。安仁县紧抓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政策机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全国首个集农田保护、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光观、休闲娱乐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稻田公园”,并以点带面,建设了高陂、大源、新丰等10个贫困村组成的连绵10余公里的美丽乡村示范带,涌现出了山塘、厚均、官桥、上街等一大批美丽乡村示范点。通过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推进了“空心村”改造、拆危旧房、厕所革命等,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土地和资金瓶颈。

郴州市大力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10562699